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新能源汽车遭遇“政策热市场冷”尴尬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7-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2009年起,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各大汽车企业也竞相绘制起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蓝图。然而,政府不断加码的扶持力度以及企业的热情,依旧没能“融化”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的尴尬。
 
  第九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15日拉开帷幕,136家国内外汽车厂商携1147辆车参展,其中新能源、新动力车超过50辆。其中,一汽集团带来的新能源车B50PHEV格外引人瞩目。作为一汽最新自主研发的一款混合动力车,此车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先水平。
 
  不仅是一汽集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记者在汽博会现场注意到,无论是国产自主品牌还是合资、进口品牌,都纷纷推出了不同档次的新能源汽车。从2009年开始,中国陆续对新能源汽车的试点推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在税收、研发、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不断向市场推出最新研发的电动汽车。
 
  2010年,中国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kWh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政策扶持力度如此之大,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状况并不容乐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均不足万辆。
 
  从消费者角度看,即使国家给予购车补贴,新能源车价格仍然太高。比亚迪一款纯电动车E6要价37万元,通用引进的雪佛兰电动车沃蓝达要价49.8万元,动辄三四十万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可望而不可即”。
 
  其次,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公司以20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为主,累计建成243座充换电站。而南方电网等其他公司建成的汽车充换电站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则仅有十几个,这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和持续攀升的汽车保有量来说,远远不够。
 
  此外,市场上还未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报废处理,二手转卖等系统保障问题,这也是困扰消费者的一个问题。
 
 
  “自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来,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全球的差距仍在拉大。这主要是产业技术基础、制造能力、政策制定和联合研发方面的问题所致。”于甜甜说。
 
  7月9日,中国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为达到2015年累计产销量50万辆目标,规划首次强调研究实行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等扶持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政府补贴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刺激新能源车的发展,加速其市场化进程,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建立在生产商、消费者、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没有这些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依旧难以开下展台。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新能源 汽车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