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盘江流入广西境内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全长1573公里,河面狭窄,河床深切,天然落差1335米。在黄河频频断流时,红水河依然自由奔腾流淌,她也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落差和径流量成为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
红水河因洪水期河水呈红色而得名。7月25日,记者驱车至天峨,发现红水河已经不再是“红色”,而是碧波荡漾、绿水长流,流域上梯级水电站的开发也使红水河近年来很少再出现洪水泛滥。
从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到长洲水电站,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的11个梯级水电站已经开发了10级,这些梯级电站就如同红水河上的一串明珠,而龙滩则是独一无二、最闪亮、最夺目的那一颗。
创造三项世界之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龙滩就开始了深入的设计、研究工作,历经了中国水电开发的“缺少技术”、“缺少资金”和“缺少市场”三个典型阶段。1993年,国家计委将龙滩列为当年基本建设大中型预备项目,1995年鉴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龙滩工程采取“小步走,不断线”的原则维持。在前期艰难的推进过程中,工程的科技攻关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据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龙滩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冯树荣介绍,在方案论证阶段,我方与国内、国际几家咨询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最终选择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方案。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家“八五”、“九五”期间,龙滩工程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等课题列入了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进行攻关。
龙滩工程之所以在我国水电建设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就在于她历时之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成为中国水电建设百年进步集大成之精品。龙滩工程克服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 “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创造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提升高度最高的升船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罗俊军这样说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建设者们能在面积仅0.5平方公里的山体里,完成被戏称为“火警119工程”的任务——共挖有119条洞室,复杂情况堪比地下迷宫;所安装的特大型水电设备,90%以上实现了国产化。
2007年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路易斯·伯格先生在考察龙滩后这样评价:“要把龙滩工程作为一个样板工程向全世界展示。” 国际大坝委员会随后把国际碾压混凝土筑坝里程碑奖颁给了龙滩大坝工程,这也意味着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舞动“西电东送”龙头
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电东送”标志性项目。从2001年7月开工到2009年12月7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历时八年。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安装9台70万千瓦的全空冷式水轮发电机组,相应水库正常蓄水位400米(即“400方案”)时,年均发电量187亿千瓦时。如今完工的是375米蓄水位方案,安装7台70万千瓦的全空冷式水轮发电机组,还有两台机组待装。
刚刚从北京捧回“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奖”的龙滩公司总经理戴波无法掩饰言语中的自豪:“如果说红水河是‘西电东送’不可多得的富矿,龙滩就是红水河流域中的黄金电源,其强大的发电能力、优良的电力质量和对红水河梯级电站巨大的补偿效益,舞起‘西电东送’的龙头,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大开发‘战车’。”
广西是国家“西电东送”南线通道的必经之路,承东启西,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项目、价格优势,但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总体调节能力差,丰、枯水期水电出力极不均衡,从而造成丰水期被迫大量弃水,而枯水期系统电量严重不足。
据龙滩公司介绍,龙滩水电站的建成,有力地扭转了以上的局面。广西吸收龙滩水电站70%的电力电量时,就能使广西电网可调电源容量比例提高至80%以上,使广西具有长期调节的水电容量大大增加。位于红水河中游的龙滩水电站还能稳定下游水电站群年发电量,极大地改善和优化广西电网的电源结构。
龙滩水电站有着过硬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优越的电能质量,自然成为经济大省广东引进“西电”的优选对象。龙滩电力电量替代了广东大量的火电装机,有利于广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红水河流域纬度低,雨季来得早,龙滩又具备多年调节能力,有对以三峡水电站为中心的华中水电群进行水文补偿和电力补偿的条件。工作人员介绍说,龙滩水电站是华中与华南电网联结的理想选点,也是可靠的电源点。龙滩工程能调节“西电东送”中线和南线的范围内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区域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再造一条南昆铁路
龙滩水库的多年调节能力,可以将洪水径流储存起来,到冬季枯水期明显提高中下游来水流量,保证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产生咸潮,保障广州、珠海和澳门供水安全。同时,巨大的水库库容能有效拦截泥沙,使原本多泥沙的红水河变成绿水河。龙滩水库的龙头效应,正体现在其作为改革开放的大后方服务前沿阵地的后勤保障基地的作用上。
龙滩工程按照“400方案”,正常蓄水位达到400米,设置防洪库容70亿立方米,可使下游梧州到广东珠江一带防洪标准从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除了防洪,红水河为保障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及澳门的供水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滩水库“400方案”实现后,对珠江入海口的压咸补淡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如今,曾经满是激流险滩的红水河也正在因为龙滩而变成碧波万顷的“黄金水道”。昔日的红水河在广西境内就有大小险滩300多处,全长659公里河道近八成不能通航。“400方案”上马后,红水河将实现全线通航,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的黄金水道。这条航道一头通云贵,一头连珠江,成为连接改革开放前沿和西部贫困地区的运输枢纽,相当于再造一条南昆铁路。
龙滩上马,西江无忧,珠江少患。216.5米高的龙滩大坝如长缨将桀骜不驯的红水河牢牢缚住。龙滩“400方案”如能实现,这里将成为承东启西、商贾云集的西南枢纽,500吨级船舶可以直达广州,中国又多了一条出海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