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十二五’期间‘疆电入川’无法实施,2012年四川将缺电,2015年四川最难‘熬’,”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指出,“只要价格合理,四川可以将水电、火电打捆转送,从而使‘疆电入川’与‘川电东送’基本不矛盾。” 目前,四川正积极与新疆沟通协调,争取新疆—四川±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并为工程尽快开工创造有利条件。
水电“丰余枯缺”决定“疆电入川”
四川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水缺煤、丰气少油”。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将有富士康(成都)基地、仁宝计算机西部制造基地、戴尔旗舰基地等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这些工程的建设都需要电力的有力保证。统计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四川全社会用电量最大负荷将超过6000万千瓦。然而,按照目前四川能源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四川电力供应将有1100万—14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王抒祥认为:“受制于煤炭资源、四川省内环境容量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四川周边地区的能源供需形势后发现,从新疆调电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国家开始将油气、煤炭和电力发展战略重点逐步西移,这使得新疆能源开发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明确要求全力争取“疆电外送”,把“疆电外送”作为主打战略,这与四川提出的“疆电入川”在战略构想上不谋而合。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新疆先后实现110千伏、220千伏联网。更重要的是,不久前建成了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不仅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还打通了新疆与中部地区电力通道,首次实现“疆电外送”。根据新疆电网建设“十二五”规划,至“十二五”末,新疆电网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计划建成哈密—郑州、准东—重庆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使新疆电力外送能力提升至2500万千瓦。可以说,“疆电入川”的外部条件正逐渐成熟。
对于目前“疆电入川”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王抒祥指出:“首先将‘疆电入川’纳入到‘十二五’国家规划,获得‘路条’。其次是新疆电源建设问题。其实,‘疆电入川’通道建设早已被国家电网列入‘十三五’规划,但由于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应该提前。”
“疆电入川”与“川电东送”有机结合
四川水电比重大,要承担向外送电的任务,且最大的供电特点是丰枯矛盾尖锐,即丰水期因为电用不完而弃水,枯水期则缺电拉闸。可以预见的是,“疆电入川”可以弥补枯水期四川水电的缺口,那么到了丰水期,疆电是否会加剧四川水电“丰期就弃”的状况呢?“川电东送”与“疆电入川”是否会有矛盾呢?
“‘川电东送’和‘疆电入川’并不矛盾,在技术上只需加强协调、加强平衡,”王抒祥表示,“既然希望‘疆电入川’,就不能只要求新疆在枯水期送电,而丰水期则停送。‘十二五’期间,四川规划总装机容量为9030万千瓦,在丰水期同样需要送出大量电力,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接力外送’。”
有数据显示,按照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考虑到东部区域电源建设受环境条件约束,该区域到2015年将会出现缺电现象。只要价格合理,四川通过打造电力通道可以将水电、火电打捆转送东部地区。
此外,有关专家还指出:“四川水电向华东、两广等东南沿海地区送电,在西南地区用电水平不高时,是可行的。如果启动‘疆电入川’从新疆输入1000万千瓦电力,缺口仍有1100万—1400万千瓦左右。因此,从首先留足四川所需的电力角度出发,应重新考虑‘西电东送’的规模。”
借“疆电入川”打造西部电力高地
事实证明,加强电网建设是“川电东送”与“疆电入川”能够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例如,2010年正是由于±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直流输电线路和±500千伏德阳至宝鸡直流线路发挥作用,才首次解决了四川电力“丰水期不弃水、枯水期不拉闸”的历史性难题。对此,四川省电力公司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实现“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的电网发展目标。
如果“疆电入川”成为现实,加上已经建成投运的向家坝—上海和即将建成的锦屏—苏南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再加上哈密—郑州±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华中电网相联,国家电网特高压电网网架结构将更加坚固和完善,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凸显四川电网的重要性,还将促进新疆电网成为国内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省级电网。更为重要的是,“疆电入川”与周边电网的联网还将有力促进沿途甘肃、陕西、宁夏、四川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四川水电资源将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基本开发完毕。国家要完成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必须依靠水电,所以西藏水电开发无疑将成为未来能源工作的重点。王抒祥判断认为:“‘十三五’、‘十四五’将是西藏电力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四川电网下一步还要积极做好‘藏电入川’的准备。”届时,四川电网将成为东接“三华”(华东、华中、华北),西纳新疆、西藏,北连西北,联接全国电网的大枢纽,一举奠定西部电力发展高地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