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煤电“联姻”优化资源配置 神华加速扩张电力市场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7-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神华集团的煤电一体化再次成为行业焦点。6月28日,上海产权联合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大唐集团转让安徽马鞍山万能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而此次交易的收购方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
 
  事实上,今年以来,神华集团在收购电力企业方面频频出手。除了6月份全面接管国网能源,神华集团还在其他地区大举收购地方发电企业。
 
  “煤老大”加速扩张电力市场
 
  据了解,马鞍山万能达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热力生产、销售及相关的派生产业与辅业、煤炭批发经营和港口经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收购,使神华集团布局安徽的意图更加明显。去年7月,神华集团下属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神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比例分别占51%和49%,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管理。
 
  神皖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规模与目标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煤炭贸易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安庆电厂二期2×1000MW扩建机组,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马鞍山万能达、池州九华发电公司2×1000MW扩建机组已开展前期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神华收购电力业务,不但能增加自己的装机容量,而且能使电厂扭亏为盈,使之成为盈利企业。
 
  对此,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认为,神华集团的举措是我国煤炭电力行业近况的最佳体现。神华集团通过兼并收购突出重围,完善自身产业链条,形成产煤、运煤、销煤、发电、售电为一体的经营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煤炭交易成本,还对企业抢占下游领域市场份额有重要作用。
 
  “神华大量收购电厂,有利于整合煤企和电企不同的资源优势,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厂经营效益。这对于保障我国电力供给有很大帮助,还可以有效协调电力供求关系。”中投顾问电力行业研究员宛学智认为。
 
  自2011年以来,神华集团在电力市场扩张的动作一直不断。
 
  2011年4月,中国神华从华阳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手中买入华阳(洛阳)电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等于控股了正在建设的孟津电厂。
 
  今年2月份,中国神华以现金16.51亿元,对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四川巴蜀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从而成为巴蜀电力的控股股东。增资扩股后,神华将持有巴蜀电力51%股权。
 
  而最近的收购案则是,今年6月份,神华集团已全面接管国网能源,彼次转让涉及资产达600多亿元。接盘之后,神华集团的火电资产已与电力央企旗鼓相当。截至2011年底,神华火电及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4026.4万千瓦,而中电投集团火电总装机容量为5576万千瓦。
 
  神华集团收购国网能源带来1420万千瓦装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920万千瓦,剔除其中的2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其火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720万千瓦,超过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小的一个中电投,一举成为我国第五大发电集团。
 
  煤电“联姻”优化资源配置
 
  据神华官网介绍,截至2011年底,神华集团已投产火力发电厂48个,风电场26个,全年累计发电2113.44亿千瓦时。神华集团的火电机组主要布局在煤炭坑口、铁路沿线及沿海地区,基本上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长江沿江及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网输送要道、经济负荷中心和沿海经济强省区域。
 
  在布局上,神华发电业务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布局,围绕坑口、港口、路口和负荷中心,重点建设大容量火力发电项目。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近期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产能严重过剩,港口、煤企、电厂煤炭积压过多,煤炭价格持续暴跌。各大煤企陷入经营困境,神华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为了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抵抗煤炭市场不良因素影响,神华积极完善产业链条,自身涉足发电端,消化过剩煤炭产能。“神华集团大规模涉足发电端有利于我国加强煤炭和电力行业的优化调整。”张砚霖指出。
 
  “神华收购一系列发电厂,有利于缓和煤电紧张和冲突,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企业盈利。”煤电资源网运营总监赵玉伟说,“神华装机容量增大,在行业份额增加,增强了对电网和煤炭市场的话语权,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消耗自己的煤炭,也可减少其他电厂对其挤压。”
 
分享到:

关键字:联姻 优化资源 神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