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比亚迪纯电动e6 大抢高交会风头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1-23 浏览:

  素有“中国科技第一展”美誉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于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落幕。作为我国前沿科技一年一度的检阅盛会,比亚迪、奇瑞、一汽、吉利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竞相亮相,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以比亚迪引领的中国纯电动汽车军团成为了本届高交会的压轴看点。

  “比亚迪军团”之纯电动e6 大抢高交会风头

  本届高交会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重点展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领军企业,比亚迪携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太阳能为主导的新能源强大阵容参展,堪称“比亚迪军团”,更形象地诠释了比亚迪的企业发展路线:打造从新能源收集、储存到应用的绿色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此次高交会上,全国首款高端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也将出席,为比亚迪“联合部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e6从首次亮相,到“首次投放”鹏城出租车市场;在良好运营的基础上,到“追加投放”;从巴菲特见证累积运营60万公里,到如今的越百万公里,市场鉴证了比亚迪e6的良好性能,稳定的各项指标参数,在不断书写中国纯电动汽车开创史的同时,更引领着我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竞备中实现“弯道超车”。也正如王传福在本次大会前所表述的那样:比亚迪电动车的优势在于铁电池技术,这是全球领先的,今年的高交会比亚迪来得更充实、走得更稳健。我们不难看出这样自信的背后,更多的是在表达了如同比亚迪e6这样历经磨砺,拥有扎实的实践成绩下的深厚底蕴。

  试水市场比亚迪e6将首吃螃蟹

  高交会不仅仅是全面展现企业科技创新的舞台,更是普通大众了解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作为我国首款高端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纯电动车预计将在2011年上市,即将入市首吃螃蟹,本届高交会则更像是e6全面上市前的推荐导购会。

  市场才是试金石,要打动消费者,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在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均看来,公司对e6充满信心,装载的比亚迪全新自主研发的“ET-POWER”是e6的核心优势。据资料显示,比亚迪e6的铁动力电池,动力性能十分出色,百米加速时间在10秒以内,最高车速可达140公里/小时,且单次充电综合行驶里程可达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车,完全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此外,e6到3C充电站快充,15分钟即可充满80%,速度之快领先国际水平。

  作为高科技的集成体,在当前繁花似锦的汽车市场,仅拥有品质是不够的,还得有品相。作为亚迪自主研发的一款纯电动车,在外观上e6兼收并蓄且力求创新,它兼容SUV的高通过性与MPV的超大空间,其车身尺寸为4554*1822*1630mm,整体时尚大气,既保持了商务尊贵感,又体现出轿车化的活力。同时e6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只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无论是商界名流、还是上班一族,e6都能为他们挣足面子且又经济实惠。

  政企双到位:引领“智造”新高度

  据高交会组委会表示,本届高交会亮点纷呈,其中“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参展组团重点突出的主题,而就是前不久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车被列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后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电动汽车时代来临时,比亚迪e6借政策东风,以中国“智造”新高度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各项新能源汽车产业鼓励政策也密集出台。从电动车产业破茧开始,中央政府就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在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也是尽心竭力,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深圳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兴建充电站、充电装等设施,以配合电动车长期发展规划;此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已经出台,如深圳出台的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在原有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码对纯电动汽车追加补贴6万元。

  优越的外部政策环境,再加上比亚迪日趋成熟的电动车技术,政企“双到位”是e6即将面世的关键。在此前结束的电动车大会上,协会主席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由于不用发动机,纯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唯一可能做‘世界老大’的项目。”而比亚迪e6以中国“智造”新高度站在了世界前列。正如日前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评选出了未来最有望进入美国市场的十个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变革中,来自中国的比亚迪正傲立其中。

分享到:

关键字:比亚迪 电动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