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水电顾问集团:“十一五”交出亮丽答卷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年利润总额年均增幅55.4%;资产总额年均增幅26.95%;净资产总额年均增幅42.4%;国际业务合同占总合同额比例有2.3%上升至22.3%;共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11项,专利授权173项,组织113项水电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这是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交出的答卷。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其2011年工作会议上对这份答卷给予了充分肯定:“年利润总额年均增幅55.4%,净资产年均增幅42.4%,这个数字已远远高于央企的平均水平。”  
 
  2011年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工作“十二五”开局之年,总经理晏志勇在2月16日的工作会上提出了今后的工作的“三大战略”:集团化管理、多元化经营、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为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以技术和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而继续努力”。
 
  业务格局“风生水起”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十一五”期间多元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其中,非勘测设计业务和非水电行业新签合同额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累计新签非勘测设计业务合同占总合同的47.2%,累计新签非水电行业合同占总合同的27%。完成水电、风电投资94.62亿元,已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 284.24万千瓦。2007年起,集团公司涉足水务领域污水处理和供水投资业务,拥有水务运行和在建规模27.1万吨/日。    
 
  “集团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要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业务,加快开拓新业务,培育新的支柱业务。”晏志勇在会上说。
 
  国际化战略再发力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业务合同占总合同额比例由2.3%上升至22.3%,并在2010年实现了多个第一。据晏志勇介绍,新签合同有多个国家多个项目多种业务组成,结构趋好,可以大大减轻原有的一个国家一个项目独大的风险压力。    
 
  2010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签国际合同较上年增长158%,集团公司首个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的风电EPC(工程总承包,即设计、采购、施工)国际项目——埃塞阿达玛(ADAMA)风电场合同正式生效,首个由商务部批准利用中国援助资金进行埃塞俄比亚风电和太阳能规划项目合同签订,还在亚非多个国家签订了多项水电风电勘测设计等技术服务合同和数项EPC及设备供货合同,另有多个项目进入商业谈判。此外,由中国水电顾问国际工程公司还和昆明院出资设立了中水顾问云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推进缅甸曼栋、瑙帕两水电站的BOT项目。     
 
  “‘十二五’期间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要坚持持续盈利的能力,要坚持国内外共同发展。”季晓南说。
 
  对此,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于去年颁发了国际经营管理、驻外机构管理、外经外事服务管理等制度,编制完成《境外业务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六项制度;同时,结合埃塞阿达玛风电场EPC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国际项目物流、劳务、风险管理业务交流,并开发并正式运行了境外业务信息系统,有效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集团化管理助力“四优四强”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的‘四强’和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社会形象优的‘四优’的要求,集团公司今后通过进一步实施“集团化管理”战略,加强协同发展以达到此标准。”晏志勇在会上介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在去年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加强了投资管理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化经营管理,并在企业内部监督、质量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都有所突破。”    
 
  季晓南在会上特别赞扬了水电顾问集团的科技创新机制:“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仅2010年一年就有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新获授权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据晏志勇介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今年要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母子公司权责关系,优化集团化管理体制机制。同时,集团公司还将引导和支持各子公司开拓新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增强集团公司发展的经营能力。在资产管理方面,集团公司将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优化整合资产,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此外,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依旧是集团化管理的重点,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将整合研发资源和技术资源,创新研发方式,打造高端技术研发平台,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创新成果和技术的共享机制。
分享到:

关键字:水电 顾问 集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