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华锐风电上会被取消内幕解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国内风机老大——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的上市之路近日突然遇阻。原定于10月27日的上会被证监会临时取消,原因是它需要向有关部门解释清楚“无实际控制人”这一问题。

    不过,华锐风电的职员都心知肚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其实是企业真正的“实权人物”。

    在国内风电产业快速扩容背景下,韩俊良跳过了低端机型的研发,直接主攻前沿产品,并且引入人才、大胆借款参股公司。这一系列行为不仅使金风科技[21.640.65%]将行业老大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华锐风电,而且韩俊良本人的个人账面财富也得到了100倍的增值。

    华锐风电前身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下称“大重起重”)控股的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下称“大重成套”),其法人代表就是韩俊良。

    老家是江苏盐城的他,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起机系,曾任某集团下属研究院院长、大重起重副总经理。2001年成立的大重成套,主要生产物料搬运机械、起重及港口机械、环保设备、液压装备等。通过对风力发电机产业的研究,韩俊良决定在2004年与富兰德(Fuhrlander)签订许可证协议,使大重成套能够制造1.5兆瓦的风机产品。该产品是彼时国内最大风机公司金风科技主力产品(600千瓦风机)发电能力的1.5倍。

    在买技术的同时,韩俊良还做了两件事:引风投、找人才。

    当时国内风电政策不明朗,兆瓦级产品投入大、风险高,于是韩俊良通过大连市国资委的牵线搭桥与阚治东等人一拍即合,组建单独的风机生产企业——华锐风电。

    就华锐风电而言,真正的转折期是在2008年。当时,金风科技已上市,且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3%。但两家企业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2008年,华锐风电在技术上做了重大转型,不甘于750千瓦等小功率风机市场,而是把1.5兆瓦作为一个研发重点,并在年内实现了批量生产。

    韩俊良本人的大胆作风,与华锐风电能在5年内崛起也有着关联。在风机主轴产量充足的2006年,他决意买下1500套主轴用做储备。结果第二年,该产品就供应短缺。在大家都还埋头于1.5兆瓦级的研发与生产时,韩俊良要求部下赶紧去寻找码头资源,以便为今后3兆瓦大型风机的运输提供便利。他本人也亲自担任了3兆瓦、5兆瓦风机开发组组长。

    韩俊良的大胆之处,还体现于其对财技的运用。2008年3月,韩俊良与五位管理层成立了“天华中泰”,对华锐风电增资扩股,其中韩俊良的股比最大。当年12月,天华中泰将其持有的华锐风电3.33%股权转让给了另一家企业华丰能(股东为华锐风电其他管理者等),韩俊良也买回了刘征奇等四人在天华中泰持有的12%股权。

    虽然韩俊良一手开创了华锐风电,但要得到实际话语权,还是需要有足够的股份。

    因而,韩俊良要投入7500万元,让天华中泰能占有华锐风电16.67%的股份,成为仅次于大连市国资委的第二大股东。他拿出了自己的储蓄,并向一些朋友借款,凑够了2000多万元,作为新增注册资本注入到了公司。另外5000万元的大笔款项则是向中诚信托借款而来。

    “由于华锐风电在2008年时已有了40多亿元的主营收入,加上韩在该公司持股16%左右,所以信托公司也会相信韩的信用,敢借给私人。”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道。根据公司公开消息,到2010年10月,这笔钱已全部归还。

    按照主板平均市盈率30倍、华锐风电2009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1.88元计算,若企业上市,那么该公司的股价将约为56元。而韩俊良本人在该公司持有1.2亿股的股份,他的个人账面资产也可能达到近70亿元。参照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序列,韩俊良个人资产将会超越新东方的俞敏洪、中信泰富[20.70-3.50%]的荣智健,排名120位左右。

责任编辑:刘勇

分享到:

关键字:华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