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4日,中国华电在乌鲁木齐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中国华电新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在会议期间成为中国华电上下观摩学习的活教材。
“成就每一个人”
坐落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八道湾工业园的中国华电新疆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简称乌热电),崛起于一片亘古荒原之上,安装2台33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为采暖季长达6个月的乌鲁木齐市提供供电、供暖服务。
“成就每一个人”,站在乌热电生产现场12米平台上,这句代表乌热电企业文化精髓的标语跃入眼底。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记者发现,这栋生产办公两用楼,楼梯成了“星光大道”,拾级而上,一张张朴实的笑脸,透露着乌热电人坚守平凡岗位的自信。
在通往职工活动中心的途中,随时可见小小的向日葵花展板,一簇簇,很不起眼,但来者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因为这些展板上呈现的,是全体员工与乌热电共同成长的一部心灵史。
乌热电还细心地为每一位新员工制作了《成长册》。每年的春节,乌热电会给每一个员工家里寄去一封慰问信、一本企业发展历程画册、一本企业挂历,给远在老家的父亲寄一条围巾,母亲一方披肩。
正是在这样的细节关怀的感召下,乌热电全厂上下掀起“比、学、赶、帮”热潮,工程以“19+1”的速度创造北方严寒地区工期最短纪录。5月27日,两条110KV输电线路顺利送电,书写了一段“梁米神话”。2011年,全厂发电量同比增长25.73%,累计综合供电煤耗同比下降28.54克/千瓦时;人均劳动生产率达173.6万元/人,创中国华电新疆人均贡献率历史新高。
从项目投产运营至今,短短三年,乌热电获得的奖状奖牌已经挂满了展厅整整一面墙壁: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项目投资奖、中国华电四星级发电企业……
永不掉队的红雁
翻开一本装帧精美的《红雁文化》小册子,中国华电新疆公司红雁池电厂的众志成城扑面而来:
红雁池电厂,通过多年探索,终于悟出了自己企业的生存哲学: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领头雁精神”与众志成城的“雁之团队精神”。
相比年轻的乌热电,红雁池电厂是一个有着16年历史的老厂,装机容量80万千瓦,年发电55亿千瓦时,供热能力达到1700万平方米。
作为新疆电网骨干和乌鲁木齐市南区热网的第一热源点,截至2011年底,电厂已累计向新疆人民供电399.5亿千瓦时,供热3390.7万吉焦。
自成立起,红雁池电厂就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领头雁精神”融入生产过程。例如在各党支部开展“雁队示范岗”活动;以在各级先进评比中涌现出来的党员劳模为“雁队”队长,在机组大小修、生产抢修、运行指标竞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荣获中国华电“十大道德模范”称号的发电运行部副主任胡小梅,16年,从无名小兵成长为生产“领头雁”。小人物的奋斗史,离不开红雁池肥沃的文化土壤的滋养与孕育。
2005年,红雁池连续多年的亏损得以扭转,迎来从亏损大户到盈利标杆的历史性转折,红雁池也成长为中国华电的“扭亏增盈突出贡献单位”、“五星级发电企业”。
如今,中国华电已经尝到文化建设的创新给企业创造无形价值的“甜头”:2011年,在打造“价值华电”行动纲领的引导下,中国华电发电板块减亏至45.8亿元,依靠其它产业的补充,中国华电实现整体盈利22亿元。文化创新催生了价值创造,先进文化逐渐渗透进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