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意味着,届时重庆每天将有9589辆汽车下线,每小时产量约400辆,平均每分钟近7辆“重庆造”汽车进入市场。
汽车产业面临三大瓶颈
在重庆工业中,汽车产业早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市经信委表示,去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本地规模以上企业,不包含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下同)达2241亿元,在全市工业中占比22%,汽车产量达172万辆,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但是,重庆汽车产业想进一步做大做强,面临多重考验。
“目前,重庆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附加值和效益较低。”市经信委汽车处处长李章万说,例如,去年重庆汽车产量全国占比为9.3%,但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国占比只有4.6%,利润占比仅为3.1%。以单辆汽车为例,重庆单车价值仅为7.4万元/辆,比全国低6万元;单车利润0.38万元/辆,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价值和利润较低的微车占比过高,此外,采购和销售‘两头在外’,增加了运营成本。”
此外,重庆造汽车还面临两大难题。李章万说,一是零部件发展落后于整车,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二是重庆汽车行业的制造能力也有待提升,装备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打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未来三年,重庆汽车工业总投资将达1300亿元。根据汽车工业三年振兴规划,到2015年,全市汽车整车产销达到350万辆(去年是172万辆),年均增长27%,力争突破400万辆,产能达到480万辆。
1300亿元资金如何投入?重庆将围绕汽车工业打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到2015年,重庆的轿车、SUV产业集群产能将达250万辆,产销200万~220万辆,实现销售产值3100亿元;其次是微车产业集群,将实现微车及MPV产能160万辆,产销1110万辆~120万辆,实现销售产值800亿元;第三是中高端商用车产业集群,商用车产能将达70万辆,产销40万辆,实现销售产值800亿元;第四个产业集群是特种车产业集群,将实现产销10万辆,销售产值300亿元。
打造两大千亿产业基地
根据发展蓝图,重庆将重点打造两大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这两大基地分别是:两江新区核心产业基地,以及渝西地区及九龙坡、沙坪坝商用车产业基地。
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核心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乘用车及重型车产业,打造我市汽车工业核心聚集区,形成2700亿元以上规模产出。而渝西及九龙坡、沙坪坝商用车产业基地将发展商用车、微车及特种车产业,形成渝西汽车工业集群,工业产出1500亿元以上,带动渝西经济发展。
在产业进一步做大的过程中,我市将重点扶持培育行业巨头。按照计划,到2015年,长安股份(含下属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跨越)的销售产值将达2000亿元;庆铃、力帆、东风小康、上汽依维柯红岩、东方鑫源、北汽银翔销售产值将达百亿元;另外,还将有30个10亿级企业浮出水面。
明年内新车将加速上市
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处长李章万表示,据预测,2015年我市汽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8%,盈利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车平均售价将从去年的7.4万元提高至10万元。
利润如何提高?李章万表示,加快新产品推出步伐是手段之一。据了解,我市将加强长安福特新一代福克斯、长安股份逸动、金牛星等新上市产品推广力度,尽快形成年产20万辆以上规模。在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抓紧推出长安福特翼博、翼虎,长安股份睿骋、新悦翔等新产品,力争分别形成10万辆以上规模。
此外,我市还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投放,预计到2015年,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则将达到5万辆。
“重庆造”新能源汽车
年内上路供市民乘坐
按计划,到2015年,我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万辆。对于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昨日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我市将尽快成立“重庆市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今年内,“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就将上路试运行,亮相大街小巷。
目前在重庆,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车企共有5家,长安汽车、力帆、东风小康、五洲龙和恒通。我市是全国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之一,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可达500辆左右。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我市将成立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市经信委表示,经协商,该公司初期将由长安汽车牵头组建,政府给予部分补贴,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营后主要收集新能源汽车性能数据,以便后期对车辆进行改进。运营成熟后,力帆等其他车企也可加入。
据了解,重庆市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将力争年内成立,初期将选择纯电动轿车和中、重度混合动力轿车为运营车型,其中纯电动轿车为50辆、混合动力轿车为150辆,全部选择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型。
对于这200辆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方式,市经信委表示,其中一部分将租赁给市级机关使用,另一部分则将定点、定线、定区域运行,将选择在早高峰、出租车交接班等打车难的时间段上路,供市民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市民同样需付费)。
各方声音
专家:应加大高级车开发
“重庆拿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昨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这一规划将推动重庆工业加快调整、抢占发展机遇。
贾新光认为,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生产的汽车多为中低档车,应加大高级车的开发力度,要注重结构调整。“此外,还需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他还建议重庆加速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企业:规划出炉提振信心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铭昨日告诉记者,汽车工业一直都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三年振兴规划的出台,对行业发展是重大利好消息,体现出政府对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推动,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振了信心,希望在政府的引领下,重庆的汽车工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汽车产业要做强做大,我认为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熊伟铭说,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满足厂家生产的能源需求。在政策春风下,企业应重视打造四大核心竞争力,即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服务能力、产品质量和快速高效的运行效率。
汽车城:重点打造低碳汽车
到2015年,两江国际汽车城预计将实现年产300万辆整车、320万台发动机,产值达5000亿元。记者昨日从两江新区获悉,汽车城生产结构正在向中高档汽车逐渐“变身”。
“汽车城建设以绿色环保为基调,未来将是国内最大的低碳汽车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汽车生产基地典范。”鱼复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透露,国际汽车城建设将按节能、降耗、绿色的理念,按功能和物流最优化原则进行布置,建成后主要生产最新技术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先进的环保发动机等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