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温州光伏企业抱团筹建发电站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8-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欧盟“双反”潮流迭起,国际太阳能组件市场一片萧条。寒潮中,温州光伏企业抱团开发国内市场,寻求突围。7月底,市光电产业促进协会与甘肃酒泉市签订了200兆瓦光伏发电合作协议,温州光伏企业将通过抱团投资建设下游光伏发电站的方式,带动光伏产品的销售。

    国际市场萧条,国内市场升温

    7月26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行业联盟EUProSun已确认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如果欧盟真的立案,对我们光伏企业可以说是摧毁性的打击。”接受采访的光伏企业都发出这样无奈的声音。自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纷纷出台削减光伏补贴的政策,光伏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据温州市光电产业促进协会不完全统计,2010年光伏行业经井喷式发展之后,我市最高峰时有50多家光伏企业,涵盖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垂直一体化、硅片、EVA胶膜、电池片、组件等。受金融危机等影响,整个行业陷入寒冬,不少光伏企业倒闭。如今,剩下的30多家光伏企业中还有70%-80%处于半停产状态。

    “我们正面临着‘价格下挫,无单可接’的困境,订单一天两个价,接连跳水,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很厉害。”温州市光电产业促进协会会长、温州竞日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策介绍,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每瓦5块,外国客商却只报价每瓦4块多。同时,他们大多还要求赊账。这样一来,企业宁愿不接单,以致“无单可接”的局面。

    国际市场不行,国内光伏市场却在升温。

    “最近接了几个内销的订单,国内市场让我们在寒冬中看到了一丝阳光。”温州索乐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一鸣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两条生产线在运作。

    “上半年,公司光伏产品的销售额有上千万元,主要是为江苏、安徽等地的光伏龙头企业做代加工,他们在西北部做一些光伏发电项目。”良精集团董事长助理黄武林表示,公司基本上都在做国内订单。同时,他们的光伏组件还供内部消化,厂区太阳能屋顶预计在月底就能启用了,组装之后,每年能发250万度电,基本能满足办公用电需求。

     温州光伏企业抱团筹建发电站

    在这些内销订单的背后,国内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去年国家公布,将“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确光伏电站电价按每千瓦时1元和1.15元两个标准执行。这对电池板大量积压的太阳能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郑策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眼下光伏制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寄希望于提高国内市场的消化力。很快,他便有了以“建”促“销” 的想法,试图通过投资光伏电站为公司产品销售护航,同时还可获取电站业务收益。
郑策的想法得到了协会会员的支持。今年4月份,4家光伏龙头企业组成代表团前往西部戈壁滩考察寻找光伏项目。

     “我近几个月都在西部跑,最终将目光瞄准了甘肃省酒泉市,日照时间长,当地政府也很支持新能源开发。”郑策说,预计一瓦可以发2度电,8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成本。7月底,项目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温州市光电产业促进会与酒泉市能源局签订了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书,酒泉市能源局将为协会申报光伏发电项目,共同争取项目前期批文。

    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则认为,如果想改变光伏市场被动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尝试日本已比较成熟的“绿色生态城”模式,由光伏企业跟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在这个生态城中,电瓶车、照明等用电都可通过太阳能发电来解决。

    记者手记 温企等待的不只是一张“路条”

    光伏电站使用寿命一般为25年,投资回报长期而且稳定。目前,光伏电站的行业利润率一般在8%-12%。太阳能企业从组件向电站领域转型并没有太多技术障碍,就是把组件封装起来,难的是发出电来如何接入国家电网。同时,投资者需要大量融资,还要有法律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戈壁滩阳光资源原本一文不值,但由于电网容量的限制,名额有限的开发权就成为跟采矿权一样宝贵的资源,业内将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权称之为“路条”。

    其实,除了路条,温企还需要跨过并入国家电网这道门槛。在光伏电站的投资热中,并网问题已开始显现,目前青海不少光伏电站都没有并网,只能摆在那里晒太阳。

    所以,业内对投资电站也有不同的声音,他们建议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
 

分享到:

关键字:温州 光伏 企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