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这一世界级别的大项目,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刚提出,我们要深刻领会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示范工程的战略构想和总体要求,确保工程各项目标务期必成。
风光储输排第一位
工期快速向前推进,承载了建设者太多的付出与奉献。8月25日,是首批风机带电调试的第一天。早上,记者在现场指挥部遇到了穿着满是泥巴胶鞋的工程业主项目部常务副主任兼变电站及光伏经理吴涛。这天早上,吴涛6点就上山了,这是为开协调会才来指挥部的。他全部的时间都在现场,每天天刚亮就出发,晚上11点以后才回驻地,哪里遇到难题他就奔哪里。听罢此话,记者才明白,难怪找了他三天,都没采访成。
一位叫李龙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国网新源张家口示范电站有限公司的人,把精力和时间都给了风光储输工程。他们吃住在现场,几个月没见老婆孩子的人很多。有人开玩笑说,风光储输工程是世界级的,与它相比什么事情都得排后面。
风光储输一期工期包括小东梁风电场、孟家梁风电场、东区和西区光伏电站、储能项目、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等11项单项工程。华北公司针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和整体管控,建立了日例会、周协调会工作制度,持续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倒排工程进度,明确里程碑节点,编制三级网络计划,涵盖出图、到货、施工、调试四项工作进度,精细管理到天,工程计划实行动态管控。
项目部一位叫才鸿飞的小伙子,负责小东梁风机基础和安装工作。才鸿飞去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刚毕业就能参加世界级的大工程,才鸿飞感到很自豪。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台风机运输就遇到了难题,风机塔筒直径大重心高,用高板车运输在高速路上过不来,低板车在山上都被卡住走不了。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把凹下去的过水路面垫平。十多个人加了两个晚上的班,总算把路垫平了,结果第三天就下起雨来。才鸿飞说:“那么大的雨我还没看到过,雨水从山顶汇流后把山下面一米见方的石头都冲没了,垫的路全泡汤了。雨一停,我们又连着干了三个晚上,把120立方米的石料垫到了过水路面上。老天爷挺给面子,没再下那么大的雨。风机运输总算是顺利过了关。”
说起让才鸿飞印象最深的事儿,还是小东梁10号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这是整个工程的第一基基础,基础环上法兰面的水平度是整个基础的关键,因为风机要想站得直全靠它。国家标准规定误差应控制在1毫米内,才鸿飞和同事们用测试仪器反复测反复调,浇筑完成的时候测量结果误差几乎为零。才鸿飞笑着说,我是看着基础长起来的,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半,眼珠子就没离开过它。
工程“透亮了”
眼下张北坝上夜里已近零摄氏度,在工程现场早晚都要穿上棉衣。但国家电网风光储输一期工程的工地上,却依然很热闹,为了确保10月30日风光储联合发电进入系统联调,年底实现风光储联合并网发电的建设目标,建设者们紧张地工作着。
张北坝上冬季漫长,每年只有5个月的施工时间。往年进入10月份,这里就飘雪花了。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地下80%是岩石,20%是土质,给施工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
北京送变电公司副总经理任永平告诉记者,现在工程“透亮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项目经理冯志强也一身轻松地说,我们总算有把握工程可以按时完成了。提起刚到现场时的情况,他爽朗地笑着说:“那时候真着急,整夜都睡不着觉,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
来到这里,他们最先进行的是西区光伏板安装。当时现场没水、没电。所有的水都要从山下往上运。1000多亩地上,要安装1654列光伏支架。基础浇筑量总计1.6万方。为了完成任务,总共投入80多台发电机,还租了洒水车,最多1300多人在施工现场。
整个工地就在山坡上,随着坡的斜度变化,每列基础的标高也不一样。这就需要业务很精的测工。在现场,测工人数最多时达100人,一点一点地测量,找出6万多个标高,才满足了光伏板的安装要求。
张北坝上属高原地带,在高原地区混凝土养护也是个难题。光伏板支架底下的小梁小柱加起来有21万米。这21万米的小梁小柱,浇筑混凝土进大型机械用不了,只能由人工一点一点往里浇筑。养护时,振动的力大了就溢浆,用力小就达不到要求。冯志强说,现场成立了攻关小组,用五小发明成果,把问题解决了。
在天津电力建设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何永桥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在抢抓土建基础施工时,现场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为了保证施工温度,他们就搭起大棚把整个施工现场围起来。在大棚里面,安装上锅炉,生上火,保证了混凝土浇筑对温度的要求。综合楼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工期紧、难度大、标准高。天津电建就成立了突击队,昼夜奋战。6月10日出零米,7月15日结顶,只用了35天,创造了结构施工最快的纪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节点。
首批风光设备并网调试成功后,大家面临的挑战还很多。虽然接下来的工程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但大家却信心坚定。4个多的时间,智能变电站如期投运,首批风光设备调试成功……上海电力设计院的领导真诚地对记者说,建设之初来现场,还真捏了一把汗。现在,望着张北坝上草原那矗立的白色风机和成片的光伏板,真让人觉得了不起!
(摄影:姜福海)
□相关链接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忠平:
为了工程,建设者们召开了多次大规模专家研讨会,分析总结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十易技术方案;与国内外20多个设备厂商进行了近50次技术交流和设备调研,全面掌握了设备厂商的技术信息、研发动态和产品价格水平,为技术方案优化、设备选型和招标采购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次邀请杨裕生、陈立泉两位院士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对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讨。
示范工程总工程师雷为民: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定并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七大课题的研究,各科研单位紧密配合,在方案论证、招标采购各环节中发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