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的春天还未到来

作者: 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12-04-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的通过,应该是最近一段时期最大的汽车产业新闻了。不过,从这则规划通过的低调、到目前也还没有看到具体的规划详细内容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春天都还远未到来。现在,只是“气温回暖了而已”,未来还存在再次降温的可能。
 
    透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通过的新闻稿,我们只能看到这则规划中的部分重点内容。首先,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与之前曝光的规划并没有多大差别,以纯电动汽车为汽车产业升级的主要战略取向。前期重点推广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汽车。其次,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方面,与之前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的,即到2015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售50万辆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累计销售500万辆得目标。
 
    从以上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具体内容的概要来看,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之间已经具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汽车则被认为是节能汽车。至于替代能源汽车,包括甲醇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并没有包含在新能源汽车的范围之列。
 
    不过,笔者认为,就纯电动汽车而言,仍然要做出详细区分,哪些电动汽车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汽车,并加以示范和推广?目前,笔者所在的山东地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经有相当一大批低端纯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了。这些车辆均悬挂着所谓的老年代步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车牌,还有一些电动自行车公司已经开始在县级和农村市场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4S店。这些纯电动汽车售价普遍在5万元以下,所使用的电动技术,与电动自行车无异。如果这一类的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以为这是一种倒退而不是进步。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问题,我认为如果不能够点燃民间对于电动汽车的购买热情,就很难实现规定中的销量目标。看起来,从现在到2015年年末还有大约45个月的时间,如果能够每月实现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那么这50万辆的销售目标也就完成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约只有1万辆左右,而且是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待用燃料汽车在内。而且,代用燃料汽车还占据了最大比例。大部分的代用燃料汽车,应该是天然气燃料汽车,90%以上是应用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出租车行业。
 
    所以,如果不点燃民间对于购买电动车的热情,那么电动车2015年累计50万辆、2020年累计500万辆的销售目标就将很难完成。而要民间购买电动车,毫无疑问,又回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的难点上——稳定性、经济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大难点的重中之重就是经济性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综合使用成本,是否能够要小于等于传统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目前这一问题还很难回答,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具体补贴规划政策还并未出台。
 
    按照网易汽车之前曝光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补贴细则内容,2011-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方面,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目前,有关这一部分的财政政策是否被改动还未可知,但如果按照之前国家财政单车补贴6万元,地方财政单车补贴5-6万元,再加上10%购置税、5%增值税以及消费和车船税相加,如果以售价为25万元的纯电动轿车为例,消费者能够获得的整个补贴将会达到大约14万元左右,售价就已经降到11万元了,这已经完全与传统能源汽车的售价接轨。
 
    三大难点之二在于便利性,传统能源汽车实现续航,只需加油即可,加油的时间不排队的话只需三五分钟,那么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如此便利的使用条件?充电还是换电,这是个问题,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推广,这也是一个问题。
 
    至于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自然也是逃避不了的两大难点。去年,众泰纯电动轿车在杭州自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那么新能源汽车企业又如何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呢?
 
    点评: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从2010年就开始制定,但到现在这一项产业的实际进展却并不多。以上提到的几大左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点,都没有重大突破。我想,即使在国家财政的大力补贴之下,我国能够实现规划制定的新能源销量目标,但如果在技术上不突破,又有何意义呢?除了让一些有背景的企业挣到了更多钱。所以,技术瓶颈不解决,即使有政策支持,所谓的突破都是噱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春天都很难到来。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汽车 春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