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事件如何亡羊补牢,专家建议审批倒逼
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成为今年我国环保行动的首要任务。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28日透露,今年环保部将联合监察部等8个部门对全国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尤其要严肃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铅污染事件,并问责相关负责人。广东亦提出在全行业进行彻底排查重金属污染问题。
近年来,血铅事件被接连曝光,仅2009年就发生了20多起血铅超标事故,2010年也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
限期公布铅蓄电池企业名单
九部门要求对铅蓄电池全行业进行彻底排查,提出坚决做到“六个一律”:即,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废铅蓄电池回收的,一律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对发生重大铅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
环保部要求,各省应在今年7月30日前,公布辖区内包括加工、组装和回收在内的所有铅蓄电池企业名单。重点排查大型选矿、冶炼企业各类危险废物的去向,重点整治利用含重金属副产品、废物冶炼、回收重金属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九部门还要求进一步加大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重点排查大型选矿、冶炼企业各类危险废物的去向,重点整治利用含重金属副产品、废物冶炼、回收重金属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中国首个“十二五”国家规划。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5家,比2009年增加约20%。环保部直接调查重金属污染事件12起,比2009年的21起下降42%。
部分企业成漏网之鱼
我国铅冶炼行业集中度却相对较低,全国铅产量前十位的企业铅产量总和不到全国的50%。随着铅价近几年逐步走高,各地出现了很多小矿。小矿场因环境成本较小,更具有竞争力,但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造成当地人的血铅超标就是最普遍的现象。
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是,浙江台州路桥区当地已有168人检测出血铅超标。台州环科院等单位专家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速起蓄电池公司引起的铅污染事件。而在此前的2009年,就曝光了包括陕西凤翔、湖南郴州、昆明以及广东清远等地的20多起血铅事件,2010年类似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
因此,今年3月,环保部专门对全国388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进行污染排查,调查发现,我国相当一部分铅蓄电池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运行不正常,但是这类企业又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范围。张力军说,这个问题暴露出地方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管不全面、不细致。
广东全行业排查重金属污染
对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在工业大省广东同样如火如荼展开。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亦于28日组织了“2011年全省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副省长林木声强调,当前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改善全省环境质量,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有积极作用。要狠抓重点企业、重污染行业监管力度,确保“十二五”污染减排开好局。继续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和其他重点减排项目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达到“一年60%、三年75%”的目标,火电厂综合脱硫效率稳定达到90%以上。
林木声提出,要狠抓铅蓄电池行业整治,确保重金属污染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要对全行业进行彻底排查,建立铅蓄电池加工(含电极板)、组装、回收企业监督检查台账,定期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要狠抓重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确保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并将重点抓好淡水河、石马河、深圳河、佛山水道和练江、枫江、小东江等7条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认真解决好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点环境问题、重大信访案件。
总量超标新项目停批
尽管政府部门发出了强音,但还是有人质疑,为何总是在问题发生后才去解决问题,这些血铅事件如何才能提前杜绝呢?
全球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金嘉满认为,九部门要求对铅蓄电池全行业进行彻底排查,毫无疑问会对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厘清环境污染防与治的关系,统筹考虑治理污染和预防污染。
比如,可以实施审批倒逼,就是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同时落实总量减排指标,凡是总量减排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新上项目一律限批和不批,直到总量减排指标达到规定要求,才能审批新项目,严格保证新上项目不产生增量,确保不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
数字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5家,比2009年增加约20%。环保部直接调查重金属污染事件12起,比2009年的21起下降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