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三峡工程探索水电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2-10-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三峡电站机组7月全部投产后,已通过约百天高负荷运转的初步考验。记者从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研讨会上了解到,依托三峡工程,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探索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全面实现国产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峡工程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关系到整个枢纽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我国设备企业无法独立承担设计和制造工作。但单靠采购国外先进设备,不仅增加工程成本,也会产生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此,我国在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
 
  1996年,在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国际招标中,阿尔斯通中标8台,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VGS联合体中标6台,与东方电机厂合作。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合作设计与制造,国内企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9月16日,由我国企业自主制造的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右岸电站12台机组招标采购中,东方电机厂、哈尔滨电机厂与阿尔斯通一起,分别获得4台机组的独立设计制造合同。2007年7月10日,我国首台国产化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发电,国产化水平达到100%。
 
  从只能设计制造30万至4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到能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机组,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巨大跨越。而在地下电站建设中,设备国产化继续深入。据介绍,在地下电站建设中,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从设计到制造全部是自有技术。
 
  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介绍说,三峡集团开发的乌东德、白鹤滩电站有望采用百万千瓦级机组,相关机组设备及原材料也将立足国内设计制造。
 
  “从主要采购外国厂商的技术设备,到设备国产化,我国水电重大装备摆脱了外国技术的掣肘。”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表示,目前我国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装备企业,下一步要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并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推向世界。
 
 
分享到:

关键字:三峡工程 探索 水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