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开发力度刻不容缓
陈炳德告诉记者,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正在组织实施的第二轮全国铀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来看,我国铀资源量完全有可能达到百万吨级,是铀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这对保障我国核电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确相对滞后。尽管近10年来,核工业地质系统用国家十分有限的投入,重点进行了北方铀矿的寻找和勘查,并相继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特大型铀矿床,但基本状况仍是“潜在总量较大,前景广阔,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
我国目前的铀矿勘查覆盖面不足,全国铀矿可勘查面积中,已勘查面不足50%,大多数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程度很低,有很多甚至是空白区;勘查深度十分有限,我国绝大部分铀矿床探明深度仅仅在500米以内。从成矿理论分析和找矿实践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1000—1500米之内的深度应是有较大潜力的找矿深度;根据目前预测,铀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我国当前铀矿勘查的年钻探工作量尚不足历史上最高年份的三分之一,也仅是西方铀矿大国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已,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年钻探工作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探明程度。
陈炳德认为,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与中长期铀资源保障需求的矛盾在我国已非常突出,成为制约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为满足我国核电和国防建设的持续发展,需加大我国铀矿勘查的投入。“普查一定要由国家来投资,进入详堪阶段后企业就可以部分地参与,但国家仍然需要继续投入或者给予政策保障。”陈炳德说,“铀矿床从发现到探明后交给矿山开采的周期也较长,一般需要10到15年。因此,铀矿勘查急需从现在起就加大投入,尽快摸清国家铀资源‘家底’。这是一项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找矿工程,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需更重视海外铀资源
除了加大国内铀资源的勘查、开采力度,通过国际合作“走出去”进行海外铀资源开发以补充供应国内市场需求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形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良好格局。陈炳德表示,目前世界上已探明铀资源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分占,并由发达国家主导了世界铀勘探开发的主要市场,使我国开发海外资源的难度加大,我国铀资源海外开发目前仅占有很小的资源总量。由于铀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对其争夺已经超越企业层面,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甚至有的国家首脑为铀资源事宜进行专访。
“铀资源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陈炳德说,“在国际合作方面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政府层面应加大协调力度。”
陈炳德表示,通过高层领导对铀资源丰富国家的访问,较大推动铀资源的海外合作;建立与国外铀资源丰富国家政府间联系机制,签订有关核能合作协议,确认国家或地区间在铀资源勘查开发、核能技术以及核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推动铀资源国际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铀资源海外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国家可以设立海外铀资源勘查专项资金和开发费用核销制度,风险勘查费用可由国家预先拨付,若勘查成功,费用可转入开发成本收回。同时,加强管理,在项目选择和审查上严格要求,以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