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福龙认为,东北电网的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供热机组占相当高的比例(辽宁电网统调装机中热电机组比重已超过60%),只有少量抽水蓄能和天然气发电机组。在目前的电源结构下,电网调峰能力难以满足接纳大规模风电的要求,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国家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电源结构。电源结构与调峰能力是电网消纳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刚性基础。因此,重视电源结构,即煤、水、油、核、新能源的比重,形成与负荷特性相适应的电源结构,并具备必需的调峰能力,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其次,挖掘火电调峰能力,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目前,关于提升火电调峰能力的研究很多,相关技术已趋近成熟,有很好的应用空间,例如:采用稳燃技术和”热电联产“方式等。通过对国内外调峰电源技术深入研究,开展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特性试验,探索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对策,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第三,应用需求响应技术削峰填谷,减少负荷波动。需求响应技术是帮助电力客户接收用电信息,及时响应用电负荷变化,改变自身用电方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相应经济利益的实用技术。需求响应技术的开发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客户侧电能消费经济高效,另一方面有利于电网侧削峰填谷减少负荷波动,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最后,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为清洁能源发展铺平道路。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在电网建设、调度、运行、交易等各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建成智能调度系统、智能风电发电支持系统、智能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并装设安全自动装置,努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同时,结合国家863课题“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科研工作,积极为消纳清洁能源创造条件。
燕福龙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制定电力发展规划、审批电源建设项目时,应重视优化电源结构,由源头上解决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问题。明确火电、热电等常规电源机组的调峰性能技术规范,充分挖掘调峰潜力。同时,科学引导清洁能源发展,合理调控建设规模与布局,使清洁能源发展与其他电源以及电网发展相协调。其次,加强需求侧管理,逐步完善电价体制,实现信息和电能的双向互动,鼓励客户根据动态电价或激励政策改变传统的用电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第三,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建议政府进一步改善电网建设环境,在输变电工程立项、征地、动迁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最后国家863课题“储能系统提高间歇式电源接入能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卧牛石0.5万千瓦储能电站已经投入运行,突破了间歇式电源规模化发展中网源协调技术瓶颈,提升了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建议国家出台鼓励安装储能电站的政策,推动风光储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建议政府进一步改善电网建设环境,在输变电工程立项、征地、动迁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