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甘肃玉门:昔日石油城转型风电产业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9-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甘肃玉门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座“石油城”因石油限采而寻求转型。曾经“一油独大”的玉门如今在石油、风电、装备制造等多产业协调发展,成为甘肃“陆上三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振兴甘肃经济的重要一翼。
 
    1939年就开始出油的玉门老城区老君庙油井至今仍经常迎来参观的游客,70公里以外的玉门新城又多了一个景观:1100多座高大的风车耸立在戈壁滩上,像白色森林绵延逾40公里,在朝阳下集体转动,蔚为壮观;风电塔下,一排排太阳能发电板迎着太阳闪闪发亮。
 
    玉门市市长宋诚说:“以前人们到玉门看石油,现在更多的人来玉门看风光。”
 
    统计显示,曾经的玉门,经济总量的65%、财政收入的60%、工业产值的75%都来自石油。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玉门油田的开采难度增大、成本提高,加之技术、人才和精良设备前往支持吐哈油田开发,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也搬迁到酒泉市,“石油城”走了下坡路。2003年,城市不得不从老玉门城区迁到玉门镇。
 
    人们把目光盯在玉门一年四季不停的风上。玉门地理条件特殊,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玉门境内的风力资源理论储藏量达3000万千万,可开发利用的近2000万千瓦。早在1997年,玉门就从丹麦引进了4台单机容量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建成了甘肃第一座示范性试验风电场。
 
    经过十多年发展,玉门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70万千瓦。新能源前景广阔,戈壁荒原上的玉门成了投资热土,目前,国内知名的能源和装备制造企业纷纷抢滩玉门。预计到2015年,玉门市将成为风电、光电、水电等各类发电装机规模达到千万千瓦以上的能源富集区,新能源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老玉门是国内资源城市的典型:石油一枝独秀,一切围着石油转。从单纯依靠采油到大踏步“追风逐日”,如今的玉门不仅有石油、有风电,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5.94,-0.05,-0.83%)精深加工等多个接续工业产业已经发展壮大。2011年玉门的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比2003年翻了近5翻。
 
    玉门老市区党工委副书记程吉福说:“新市区发展以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老市区提振以石油为核心的传统产业。”
 
    程吉福说,玉门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技术改造升级取得了新突破,原油产量有望重上100万吨,原油炼化能力已经达到300万吨,地质勘探、钻井、运输、石油机械制造等配套产业也逐步壮大。2011年,仅有1.9万人的玉门老市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1.28亿元,工业增加值45.15亿元。
分享到:

关键字:甘肃 玉门 风电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