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辆产能是保守数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军在详解未来五年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蓝图时抛出这样一句话。据了解,到2015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能至少将达到65万辆,届时将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的3/5,全球的1/10。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产能,更体现在技术。
这预示着,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露峥嵘,站在了大发展的前夜。但客观分析,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销还存在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等诸多难题。
广东新能源汽车将通过怎样的路径继续保持比较优势?今天本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调研继续深入,剖析广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决策。
“南方日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广东经济要转型,靠什么?只能靠新兴产业。”
———网友“匿名”
“电动车质量不能只靠企业的数据和试驾者的体验来说话,要有第三方权威检测。另外18万元的价格还是有点贵。”
———网友“一路微尘”
三大优势
提升粤新能源汽车动力
技术优势
核心环节技术自主研发
广东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发展,可谓起了个“大早”。
“我省从‘八五’计划中期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是全国最早深入此类研究的省份之一。”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介绍。到目前为止,广东在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实施中,取得了3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6项,分别占总专利数的44%和40%。
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部分关键环节上,广东具有垄断性技术优势。
“没有实现国产化之前,隔膜的成本占到锂电池的30%左右,每平方米需要3美元,而我们的产品面市后,成本的比例下降到15%-20%,价格约1美元。”佛塑集团总工程师、金辉高科董事长吴耀根告诉记者。
隔膜,是锂电池生产的关键部件。目前,金辉高科的锂电池隔膜二期已经动工。深圳的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预计在2013年全部建成。目前国内对电池隔膜的年需求大概是1.3亿平方米,未来广东两家企业生产能力为1.8亿平方米,有望实现替代进口。
“今年有望销售新能源汽车电机1000台,2012年将达到年产3万套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的水平。”中山大洋电机高层告诉记者。
未来,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技术优势有望持续发力。目前,广东已先后建立了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广汽研究院、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等研发和检测平台,为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了相应的研发平台。
产业优势
打造广深珠三大产业基地
作为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强大的配套能力和深厚的市场积累,成了广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独有基础优势。
黄向东介绍,广汽集团无疑是广东汽车产业的龙头,目前广汽集团已经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20万辆,其中涵盖微混、中重混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车型涵盖轿车、大巴、SUV和专用车等。
黄向东说,广汽集团今后自主品牌车都将生产新能源版,未来还将把微混作为标配,“也就是说广汽的自主品牌车都是新能源汽车。”
未来广东有望形成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在广州,2015年广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20万辆,东风日产计划2013年实现“聆风”纯电动车国产化,产能为5万辆;深圳则计划未来5年投入600亿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能将达20万-30万辆;珠海的银通新能源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新能源客车产能将达10万辆。到2015年,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百万辆,全球各种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60万辆。以此计算,广东新能源汽车产能将满足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需求的3/5,全球的1/10。
市场优势
推广补贴力度全国领先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最终需要市场终端的消费者接受。
到2012年,深圳充电桩将突破2万个,密度达到加油站的50%。同时,深圳新能源汽车用户还可以随意选择5处经常停车的区域,由南方电网免费提供5个充电桩。这一创新模式将大大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瓶颈问题。在广州,占地1500平方米、可满足30辆纯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的大学城充电站将在年内投入使用。
为了激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广东在补贴方面也居全国领先水平。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城市,除了国家补贴部分,深圳还对双模电动车追加补贴3万元,对纯电动车追加补贴6万元,在深圳买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可达12万元。
目前,广东还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汕头、韶关、湛江、潮州、茂名等市纳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范围。随着广东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格局的逐渐铺陈,未来数年,数以万计的新能源汽车将全面上路。
权威访谈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军
抢占电动汽车产业话语权
南方日报:我省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广东省将形成20万辆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力。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张军:就广州、深圳两地的发展情况和规划目标来看,这两个城市的产能就能达到50万、甚至是60万辆。那我们为什么会提出“20万”这么一个保守的目标呢?原因就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配套设施、市场接纳程度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就造成这个产业的发展必然要走过一段艰难的道路。因此,这是一个结合市场接纳度得出的数字。
南方日报:市场接纳度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与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关。广东如何整体规划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布局?
张军:目前来看,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投资建设充电充气设施的积极性很高。省政府刚刚和南方电网公司就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下一步,广东会以试点城市为重点,加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抓紧制订我省新能源汽车充电充气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南方日报:目前,全国各地对于电动车的一系列国家标准争夺激烈,在这方面,广东有何打算?
张军:大力组织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标准化研究和制订,力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话语权。
六大隐忧[page]***[/page]
制约广东电动汽车上路
起得早,也要“身体”好。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赶了大早”,但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产业目前还存在“一枝独秀”难以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局限。
东风日产总经理松元史明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实现大量生产和销售的三个必备条件:首先,新能源汽车要能作为一个正常车辆的功能进入普通家庭,要做到和普通车完全没有区别;第二,必须有基础设施来支撑供电;第三,合理的成本。
广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市场销量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忧
产业龙头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整个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产业链需要龙头整车企业的带动。比亚迪是世界上少有的自己生产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一方面体现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但更是周边没有配套产业支撑的无奈之举。同时,广汽集团、东风日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目前还都没有进入量产阶段,难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忧
电池产业整体水平低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整体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而在广东,比亚迪虽然技术领先,但电池产品尚不对国内供应。黄向东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大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动力电池的合格供应商主要有三家,天津的力神集团,浙江的万向集团和深圳的比克电池公司,而深圳比克电池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却设在天津,这显示出广东整体电池供应能力堪忧。目前广东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劣势主要体现在一致性差,即寿命短、易爆。
三忧
标准缺失“鱼龙混杂”
目前,广东乃至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标准,也没有权威的检测中心,导致市场上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比亚迪高层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伪动力电池”,采用的是很落后的技术,例如采用日本等国家淘汰的铝酸电池,这样的电池实际会造成新的污染,还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忧
充电站接口标准空白
目前广东充电站接口标准尚未统一,制约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推广。松元史明表示,希望政府和电网企业能够尽快坐下来一起协商,制订统一的标准。另外,在推广期,新能源汽车数量有限,公共充电设施还不具备盈利的模式,有必要制定特殊政策加以扶持。
五忧
电池回收体系不成熟
广东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如何建设,如何避免电池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江门芳源等企业在镍氢电池回收方面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深圳也正在筹划建设动力电池使用跟踪和回收体系,政府应给予更大的关注。
六忧
消费者还未体会便利
目前新能源汽车要实现量产还有很多制约。譬如,新能源车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量产,上了规模才能通过规模效应带来价格的合理化,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当前电动车推广的最大障碍,在于消费者看不到便利,体会不到实惠,接触不到示范。
网友数星星
“经济要转型,只能靠新兴产业”
昨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方大调研·新能源汽车”首篇报道刊出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南方报网一位网友表示:“南方日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广东经济要转型,靠什么?只能靠新兴产业。”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公关一部经理徐安则表示,“感谢南方日报对电动车推广的支持!从这组报道的策划来看,企业也感受到所从事的产业、行业和政府的规划、发展都很贴切,比亚迪能够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做到同步,这样的报道也能加快社会对于电动车的认识,加快电动车推广的进程。
新能源汽车应该如何推广,成为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观念,目前大众仍未意识到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二是充电点不普及,民众对此存在顾虑,不敢放手购买。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重视,一是要在资金上支持购车者,二是要建设充电点。”
———网友“我是传奇”
“作为上下班代步和节假日近距离休闲的工具,电动汽车还是很有希望的。人们购买私车,90%以上就是这个用途。”
———网友“家在北疆”
“推广电动车当然是好事,电动车的普及必定以充电站网络建设为前提。如果建设太阳能充电站综合服务中心,可以同时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
———网友“平安南粤”
扫描产业链重点企业
整车企业
广汽集团5年后,广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全部实现混合动力,基本上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建立竞争比较优势。
东风日产今年3月在日产总部发布纯电动汽车“Leaf”(中文名聆风),广州市政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聆风国产化,力争2013年在广州量产。
上游企业
佛山金辉高科锂电池隔膜二期项目已经动工,预计产能将达到6000多万平方米。
中山大洋电机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续流增磁电机驱动系统,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已进入批量生产,2年之后达到3万套产能。
珠海银通今年8月,世界上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三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二期工程完工后,电池产能将达到10亿安时。
中山中炬森莱国内最大的镍镉、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商,汽车动力电池占全国36%市场份额。
下游企业
深圳奥特迅国内将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引入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首创者,也拥有充电站用充电模块自主成熟技术,未来在全国有望至少占3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