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瑶,2001年回沪创业,如今是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头人。“在新能源领域打拼,创新创业路上充满艰辛,但我和我的团队在奉贤并不孤独。”陈瑶说,金融危机时遇到资金困难,区有关部门及时担保,使公司获得了贷款支持;公司增产需要土地,有关部门又千方百计协调,实现了厂房扩容,还积极引导公司向“两头在沪”企业发展。去年,经奉贤区推荐,陈瑶成为上海市“千人计划”首批160位海外引进人才之一,获得来自市、区财政及用人单位百万元资助;年前,她又受邀参加了奉贤组织的高层次人才赴国外交流学习。令陈瑶感动的是,奉贤区的主要领导主动与自己的“小企业”结对,发展中遇到困难,她一个短信即有回应……
以“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为精神动力的奉贤,对人才的渴求,还在不断加码。今年起,奉贤区人才工作升格,区委书记、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奉贤,正在谋求转型发展、快速崛起,建设成本的洼地、创业的天堂、幸福的家园。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一环。”奉贤区委书记时光辉说。
优秀人才创业,背后是团队作战的结果。奉贤区在倾听企业心声时,了解到各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出台了八大政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保局党委书记吴梅介绍,这些政策的操作性更强,享受政策的辐射范围更广,标准也更细。
比如,激励政策覆盖的人群突破了以往仅限于高新技术、百强企业的人才,扩大到了规模企业、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等。人才租房补贴,原来是每人每月200元,现以人才不同层次分为300元、500元和800元三档,同时符合政策的人才购产权房,可享受6折优惠,这无疑是政府狠下决心凝聚人才的有力举措。针对生产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奉贤区还将政策充分向这部分人才倾斜。不久前,奉贤区首度评选表彰9名突出贡献技师,政府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再给企业1万元,用于改善技师工作生活环境。被评为市首席、突出贡献技师,将享受与高层次人才同等的激励政策待遇。
“滨海贤人”产业科技人才计划,将着力推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支持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即”三高工程”。作为首个上海”千人计划”创业园的前期准备,除了上海市制定的落户创业园从土地指标、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外,奉贤区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政策。目前,奉贤已与12位中央”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联系。今天,姚力军、杨光华、邱健、邹波、顾军、陈伟等6人将带着他们的团队及项目,与奉贤区政府签定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