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甘肃稀土IPO“折戟” 包钢稀土整合计划犹存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2-0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包钢稀土(600111.SH)在北方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甘肃稀土”)“折戟”上市,让包钢稀土平添了几分信心。
 
    在证监会近日公开的IPO申报的企业名单中,甘肃稀土赫然出现在了IPO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名单中。
 
    不过这并不代表甘肃稀土放弃了IPO。
 
    IPO遭遇“滑铁卢”
 
    对于这次甘肃稀土被证监会终止审查一事,甘肃稀土董秘姚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不是不合格被终止审查,是和券商华龙证券合作不愉快,春节前,证监会通知券商去拿材料修改,券商没去,时间过长,于是就被证监会终止了。”
 
    甘肃稀土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是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该公司网站资料介绍,甘肃稀土是集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稀土企业。具有年可处理稀土精矿3万吨的稀土冶炼分离能力,氯化稀土分组及转型能力达2万吨,总资产7亿元,净资产约1亿元。
 
    甘肃稀土自身缺乏稀土原料,处于稀土产业链中游,绝大部分的稀土原料要向包钢稀土购买,加工的产品也主要依赖包钢稀土控股的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出去。因而,甘肃稀土和包钢稀土有着密切的关系,包钢稀土也一直希望整合甘肃稀土。
 
    不过,甘肃省认为太依赖行业龙头发展甘肃稀土或许不可行,希望独立发展本省的稀土产业,并提出到2015年,甘肃稀土产业及相关产品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在甘肃省政府的示意下,甘肃稀土开始筹划独立上市。
 
    然而,甘肃稀土的上市之路却遭遇挫折。“上市被终止审查除了和券商合作不愉快,前几年业绩和效益不好也有关系。”甘肃稀土副总经理苗光礼向记者坦承。
 
    “但我们会继续准备相关材料,重新向证监会申报的。”姚钰称,公司会继续就上市之事努力。
 
    包钢稀土“穷追不舍”
 
    甘肃稀土尽管摆脱被包钢稀土整合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稀土原材料和下游市场销售渠道严重依赖包钢稀土,这也是包钢稀土牵制其发展的“两张牌”。
 
    近年来,包钢稀土通过一系列整合后,在北方市场“雄霸一方”。目前,包钢稀土占据北方市场的份额约90%,而唯独没有将甘肃稀土收入囊中,一直是它的一块“心病”,也是包钢稀土整合的下一个目标。
 
    2008年便有消息传出,包钢稀土有意对甘肃稀土进行收购。2008年8月,甘肃稀土参与筹建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包钢稀土为国贸公司大股东,甘肃稀土仅持股3%,从此甘肃稀土的产品也只能卖给国贸公司,被业界认为甘肃稀土在某种程度上纳入包钢稀土体系的又一进展。然而由于稀土价格的大幅下跌,包钢稀土现金流收紧,和甘肃稀土整合之事被搁置,此后便传出甘肃稀土要独立上市的消息。
 
    虽然甘肃稀土称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稀土矿,但是国家每年都给稀土矿下达生产指标,指标矿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下游冶炼分离企业的需求。去年,为了增强稀土定价权,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只保留包钢稀土一家分离企业,自治区其他35家稀土企业要么被淘汰关闭,要么被兼并重组。对于一些不配合的企业,包钢集团就对其停止供应稀土矿。一些冶炼企业被迫购买私营小矿的稀土原料,但是这些私营小矿都是非法的。
 
    昨日,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角度说,国家希望北方的轻稀土得到整合,提高集中度,因而依旧希望整合甘肃稀土,具体整合步骤会按程序走。
 
分享到:

关键字:甘肃 稀土 包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