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专家表示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影响有限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5-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马洪琪院士接受记者采访
  针对备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关注的澜沧江水电开发可能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澜沧江总顾问马洪琪先生日前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从水量、水质还是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的影响都非常有限,而且上游水电站采取了分期蓄水措施,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院士表示,首先从水量上来讲,由于澜沧江出境水量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量比较小、发电用水无消耗等原因,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的影响有限。
 
  马洪琪介绍:“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所以在澜沧江上游把水蓄起来,对于下游国家整体水量的影响也仅占15%。我们现在仅仅是把水蓄起来用于发电,发电是不消耗一滴水,也不污染一滴水,只是改变其年季水量分配。”
 
  由于上游水电站采取科学分期蓄水,每年汛期蓄水,枯水期加大放水量的措施,有效确保下游水量,并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说:“在澜沧江上修建的一系列电站,尤其是小湾和糯扎渡两个电站,是多年调节水库,洪水的灾害肯定在云南境内就能解决,减缓了下游国家的洪涝灾害。为了应对旱灾,中国国家环保部还要求,澜沧江出境口的旱季最低水流量需维持在最低513立方米/秒,以保证下游的全年航运正常并缓解旱情灾害。”
 
  对于广受关注的泥沙与鱼类保护等生态环保问题,上游水电站也采取了多项先进技术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马洪琪院士表示:“整个这条江(澜沧江)实行了退耕还林以后,泥沙含量就很少了,而下游湄公河是主要产沙地,所以我们大坝拦的沙不至于影响他们的下游国家的冲积平原。而对于鱼类的影响,中国通过设立鱼类增殖放流站、采取网捕过坝措施、叠梁门方式实施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澜沧江下游的生态环境。”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流出国境。澜沧江出境后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注入南中国海。
分享到:

关键字:澜沧江 水电 抽水蓄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