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化石能源大量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今后20-50年将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转变的目标和方向就是由碳含量低的能源替代碳含量高的能源,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并最终实现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进入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新时代。
要实现能源转型,就必须在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上逐步进行调整。例如燃煤火电的年利用小时数问题,过去,我们长期处于缺电状态,火电的年利用小时很高,有些机组甚至达到7000到8000小时,并认为低于5000小时电力就过剩了,就不应该再建新的电厂了。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在内,其设备年利用小时数都不会太高,从目前来看,水电平均在3000小时左右,风电平均在2000小时左右,太阳能发电平均在1000小时左右。特别是受自然特性的影响,风电、太阳能发电容量都不能作为有效容量看待,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电量,用来替代火电发电量,节约化石能源资源。
如以这样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未来的电力系统,未来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应由常规能源发电机组来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量由常规能源发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提供,并要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随着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重的增加,常规能源的发电利用小时数就会减少。
由此展望未来能源系统,应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常规能源为补充的能源体系。按目前的技术来看,未来的电力系统,应是以核电提供主要基荷,以可再生能源提供系统主要电量,以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提供运行调节,以化石能源发电为补充,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电力系统。为实现这样的转变,应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积极推动能源系统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