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智能电网30年后实现40万亿产值

作者: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0-10-11 浏览:

  根据国家电网确定的投资计划,未来10年在智能电网上的总投入将超过4万亿。在业内专家看来,国家电网的投入资金将拉动10倍乃至百倍的资金跟进,30年后,中国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将实现产值40万亿元产值。

  尽管从“规划”变成“实际”尚待时日,但角逐的号角早已吹响。地方政府“抢跑”,中外企业“抢食”,一场智能电网蛋糕的分食运动如火如荼。

  政府抢跑

  9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公布2010年智能电网第三批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招标涉及甘肃省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等多地的12 项输变电工程以及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

  这是今年9月,国网连续第二次就智能电网项目进行集中招标,招标频率明显加快。中国电力科学院的一位主要负责人表示,随着智能电网项目招标和建设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的热情还将进一步高涨。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分析师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国家电网极力推动的智能电网尚未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各地方政府早已对智能电网敞开大门。

  7月25日,上海市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正式签订《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成为智能电网首批试水城市。

  在之前的5月份,上海下发了《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这是我国首个地方版智能电网发展方案。根据方案,上海力争到2012年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相比上海的“抢跑”,其他省市也不甘“落后”。据了解,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也先后启动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

  除了省级规划外,地市一级政府还有自己更细的打算。5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电气产业发展新规划出台,该市计划两年时间建成“国际电气城”,产值达千亿元;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布了建设“中原电气城”的蓝图……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低碳经济的中国实现路径,智能电网值得期待,并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而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主要是基于由智能电网带来的投资预期。

  企业抢食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此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智能电网涉及多个细分产业,包括新能源发电并网、复合材料、电线电缆、变配电、计量检测、电力系统自动化、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通信、信息等。

  在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看来,“这将是一个比3G业务更大的产业空间。”他预计在未来5年,智能电网的建设每年拉动GDP一个百分点。并将带动上下游近百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

  面对如此饕餮盛宴,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早已高调布局。

  早在2009年5月国家电网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以来,国电南瑞、华为、中兴等国内相关企业已行动起来,为争食智能电网产业蛋糕做足了准备。

  此外,一些与电网并无直接关系的企业也在跟进。5月19日,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谢伟良在北京透露,航天科工的智能电网项目论证评审已经通过。这意味着,航天科工计划以此为平台将强势切入智能电网建设领域;此外,华立药业方面也表示,要出售旗下医药类企业,集中资源涉足智能电网领域。

  相比国内企业的“野心”,国外企业也早已瞄上中国“这单生意”。比如,GE、西门子和ABB都已经尝试在电网方面引入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的变电和储能设备;世界IT巨头谷歌公司则延续了他们在信息领域的风格,早在2008年就宣布和通用电气携手进军智能电网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集团受中国智能电网“巨大商机”的吸引,更是于今年5月将其亚太区总部同中国区总部迁入北京望京科技园。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