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智能电网“标准化”进程加快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2014-04-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智能电网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为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利用提供平台?智能电网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互动,让用户从中获益?智能电网建设如何在内涵与外延上绘就更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让自己更加“智能”?在近日举办某论坛上,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电联此前对智能电网发布过两个报告,一个是《智能电网政策研究》,另一个是《智能电网发展调研报告》。我们认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与统计信息部规划一处副处长张卫东介绍,清洁能源的发展对智能电网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能量储存或调解,除了电力系统自身的调解外,可能要扩展到整个能源系统。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的水电再过10年可能就面临“断层”危机;煤电在2030年之后发展将会停滞,而且当前还面临大力发展煤电造成雾霾、土地破坏和下沉等问题;相比煤电来说,核电成为不得不寄予希望的一类替代“电源”;我国天然气资源不足,如果大规模发展,就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天然气发电是“贵族”享受;风电发展较快,但2012年弃风达到20%,2013年接近15%,因此,降低弃风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太阳能发电“看上去很美”,1平方公里理论上可以装10万千瓦左右的太阳能,但涉及到成本和输送问题,只能“一步一个脚印”。

“值得高兴的是,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关键领域的标准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介绍,当前,关于新能源并网,特别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风电、光伏等相关国家标准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例如,在输电领域,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关于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标准体系;在变电站领域,目前很多关键的变电站国家标准相继完成,框架结构基本建立;在用电领域,关于智能电表一系列行业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智能需求侧管理方面,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因此,单纯从标准角度来讲,智能电网发展得非常迅速。

如何缩小市场应用鸿沟?

2000年,德国决定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告别化石能源时代,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计划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的工业大国。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是最大的瓶颈,弃风高达15%,这意味着每年有将近100亿元“打水漂”。相比而言,德国的弃风仅相当于中国的1/50。”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陶光远认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要求远距离高电压输电网和配电网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及早研究和规划。同时,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电价体系和电力销售价格体系也需要加紧制定。这方面可以参照德国的电力市场经验,在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高峰波段甚至可以产生负电价,“谁用电给谁钱”,这个看似赔本的买卖却可以让弃风大幅度下降,从整个利益链条看,依然可以达到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正效应。

 

分享到:

关键字: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