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大热防倒灶次新股又现大面积变脸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4-04-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柳钢盈利真不易钢铁行业仍艰难

 

4月22日,柳钢股份(601003,股吧)发布2013年财报,称该公司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76.78%。但从营收看,该公司业绩已连续出现下滑,其中,2011年为423.91亿元,2012年下滑到372.76亿元,到2013年继续滑落到368.49亿元。

 

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仍然艰难前行。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就在近日一次行业会议上公开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钢铁业整体亏损23亿元,其中钢铁主业亏损41亿元。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均同比回落,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增量难以支撑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而铁矿石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且波动幅度较大,钢铁企业继续遭受着来自市场、环保、成本及资金的多重考验。多家知名钢铁公司陷入困境,跌入ST的也绝非个别。从柳钢的具体情况看,营收下滑恰恰反映了整体经济状况和行业不景气,而盈利上升则反映了企业在艰难的调整中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热是否成功产业化待观察

 

西部资源(600139,股吧)自公告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后,于4月18日复牌后上演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除了该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西部资源并无其他利好。这说明,近期资本市场热捧新能源汽车依然引发投资者热烈追捧。

 

从政策背景看,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将不断提高,以及充电设备的大力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技术升级,市场充满想象空间,因此有理由看好该行业前景,投资早做布局也势在必然。但是,凡事都要两面看,在美国,特斯拉概念股并不受投资者持续追捧,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速度也不尽如人意。倒是在中国,一阵又一阵的新能源汽车热潮在资本市场不断掀起。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是技术层面的事,但是产业化开发是更复杂的问题。技术新、产品靓,未必能成功产业化;合理的投入产出比,相关的配套建设,适当的产业规模等,并不比产品开发容易,且需要更大投入。新能源汽车正面临这种挑战,投资者也要在“大热”前提下保持冷静。

 

*ST长油将退市跌不止最低股价由此诞生

 

已经被退市的*ST长油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将迎接在A股市场最后的30个交易日。此后,它将退至新三板挂牌。21日,长油一字跌停,收于1.47元,成为两市最低价股票。

 

因连续四年亏损而触及退市红线,4月11日,退市长油(600087,股吧)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的决定。至此,这家1997年6月登陆上交所的公司,17载A股之路就此画上了句号,也成为首家退市央企。退市阴霾之下,股价岂有不跌之理?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其实,香港股市中半死不活的“仙股”并不稀罕,所谓仙股,即是股价不足一港元,从这个角度看,长油的股价还有跌的“潜力”。事实上,在退市长油接连发布多则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后,仍有大量投资者选择坚守。一些投资者抗议,质疑公司可能存在“恶意退市”意图。这个官司如何打、能否打得赢,拭目以待。不过,坚守的结果实在难以乐观。

 

多只次新股业绩变脸前期过度包装系主因

 

据统计,截至4月21日下午4时,首发的48只新股中,已有40家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40家业绩预告类型中,报忧的共16家,其中预减1家,首亏1家,续亏6家,略减8家;报忧占比超过1/3。

 

“一年红,二年绿,三年ST”,这是对中国股市不正常的圈钱现象的尖锐讽刺。不少企业甘愿冒造假的风险,编造诱人的业绩谎言,在惩罚不严、追究不力的大环境下,违规违法成本太低,与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圈钱诱惑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更需要注意的事,在以融资为导向的大环境下,发行人、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已形成了利益链条。对发行人来说,只有造假、过度包装才能拿到上市资格,股价才能定更高,融资数量才能更多。对于机构来讲,如果不在上市链条里帮助过度包装,就不能分圈钱大餐的一杯羹。诚然,也确实有些企业是因为市场骤变、季节因素等内外原因发生了业绩突然下滑,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变脸的企业就是由于前期过度包装和财务造假而急转直下。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框架,就需要在相关法规中进一步明确违规信披和误导性陈述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严厉的法律责任,承担有可能倾家荡产的赔偿金额,这样,低成本的“圈钱大赛”才有可能画上休止符。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