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近日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也提出将推行万辆纯电动车推广工程。“北京市计划在2015年民用电动汽车规模达到4万辆以上。”一位接近北京市发改委的专家透露,“这一目标能否达成,既要看电动车在未来能否尽快成熟,也要看北京市的财政补贴政策是否到位。”
尽管新能源汽车购买决定权在消费者手上,但不可否认政府的推动则是主要的促进因素。“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曾明确指示。
早在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就正式宣告成立。该联盟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该联盟希望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记者注意到,对于新能源汽车,北京市政府和北汽集团都显示出了同样的信心与热情。北京市现在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截至目前北京市有3000多辆新能源汽车进入了示范之旅。北京市做了一个规划,在2011年、2012年到2013年3年期间,将投放3万多辆新能源汽车。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北汽将举集团之力以发展纯电动车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争取在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尽早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徐和谊还告诉记者,北汽集团最近有个37.8亿元的规划,其中有15亿元用于新能源商用车,17亿元用于新能源乘用车,5.8亿元用于零部件。
事实表明,北京市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可谓“不遗余力”。2010年11月,《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通过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组织的专家论证。《方案》规定,购车补贴方面,北京市将按照电池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
北汽还规划,要投入17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亦庄的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出2平方公里的面积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在那里形成一个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基地,还包括电机、电池以及控制系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