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名为《新能源汽车全球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对比研究》报告在对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报道内容比较分析中发现,国内报道内容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产品、预测和投资,政府政策排在第四位;国外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产品、投资、交易,预测占第四位。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国内媒体报道内容中“政府政策”占比较大,已经可以与排名前三的占比相近;而国外媒体的“交易”比重明显比国内报道占比更大。
国内外新车型推出,促进产业投资和交易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际巨头相继推出量产车型,丰田普瑞斯、日产聆风、通用沃蓝达的热销极大地促进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而国内发展虽然较国外滞后,但也涌现了比亚迪、奇瑞、江淮等突出的企业推出相比较而言适合消费者的车型。同时,由于汽车产业链长,新兴企业在各产业链上都相继出现,与之相关的投资也愈加增大。所以国内外媒体对产品和投资领域的报道也占比最重。
从日产聆风在全球销量超过2万辆、通用沃蓝达销量超过7500辆等数字可以看出,国际新能源汽车交易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消费者逐步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伴着三菱、本田、丰田、宝马、大众等相继推出新车型,定会带动私人消费市场。而反观国内,虽然一些国产品牌例如奇瑞、江淮、众泰等也推出了适应现阶段市场的新能源车,但主要还是用于城市公用交通使用,私人消费市场还没有大力开展。于2011年10月份上市的比亚迪e6的市场状况还要市场来检验。因此国外媒体在“交易”领域占比要高于国内媒体。
国内倚重政策 国外发展推动力是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较倚重的仍是政策导向。从09年国家明确发展规划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被炒得很火。各大企业也纷纷规划和投产电动汽车项目。“十城千辆”项目促进了各地方新能源大巴车、公务用车等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型的重视和投入,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个人还可享受国家的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车也变成可能。
从目前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靠政府政策。国家出台政策,产业上下游企业就大力投入研发生产;一些补贴细则和行业标准如果迟迟不落地,汽车企业便开始观望,不敢在研发方面投资过多,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到底会怎么发展,关键还在于政策的支持力度。
而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与政府投入和推行也有关系,但更大的推动力却是企业自身。例如,2011年年底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将对大众公司旗下的包括大众、斯柯达、奥迪、西亚特、宾利、保时捷、布加迪、兰博基尼等所有电动汽车的品牌和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都将采用同样的电池模块设计,并很有可能会在中国进行采购。大众的这一决定,将意味着其旗下所有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所包括的品牌将会采用同样的电池标准模块,而这或许是目前全球首个汽车巨头的动力电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