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单地吊装风电机,到包括风电设施土建基础建设、道路施工、设备安装的总承包施工……2007年至今,吊装运输公司不断开拓风电市场,承揽了十几个风电工程,与我国大部分电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公司承揽的中电投北票北塔子等3个风电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借力风电工程,他们培养了技术过硬、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培养了多个风电项目管理团队,储备了可以同时建设多个风电工程的管理技术,具备同时管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总承包项目,以及风力发电吊装工程的能力。
初入市场
中标5个风电工程
“我们进入风力发电工程建设市场是顺应形势,也是为脱离困境。”四建吊装运输公司经理富利波回忆。
2007年,该公司施工生产任务不足,开拓新市场挖掘工程迫在眉睫。此时,国家推出新能源政策,鼓励各地建设风电项目。吊装公司负责人捕捉到市场信息,再三掂量后决定进军风力发电市场。
面对“战略大转移”,员工的思想出现“动荡”。有人认为大伙儿没干过风电项目,涉足的风险大;有人认为这是瞎折腾,不务正业。该公司负责人不断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力求转变员工的观念。随后,该公司领导班子兵分几路,到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开拓市场。
几番毛遂自荐、努力沟通之后,该公司中标了调兵山、齐齐哈尔等地的5个风电工程,迈出了进入风力发电工程安装市场的第一步。
曲折前进
“门外汉”成风电强手
好事多磨。刚涉足风电项目的吊装运输公司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出现了亏损情况。一时质疑之声再起。该公司领导班子排除干扰,召开员工大会做思想工作:“我们再努力一把,局面一定能扭转。”
为积累经验,培养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该公司选派管理人员到各风电工程施工现场取经。他们钻研风电机安装图册、技术文件。在自主建设项目时,他们精心编制施工方案,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落实防范措施,还经常组织本企业不同风电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互动。
最终,5个风电工程在“摸爬滚打”中高质量完成,帮助该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
“更大的收获是,我们摸索出符合不同地区风电工程建设要求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施工作业方法。”富利波说。具体来说,他们一是实现了工程管理标准化,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工程策划、投标报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标准化体系,形成便于跟踪、了解和指导风电项目管理的表格资料;二是实现物资设备管理系统化,制定了物资装备管理规定,采用标准化配置降低物资方面的成本。
探索发展
靠100%合格站住脚
风力发电设备安装高处作业多,吊装作业多,野外作业风大,安全风险大,目前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安全管理具体内容。但吊装运输公司一直保持设备安全生产无事故,这得益于他们制定并完善安全作业规范体系。
“这本我们自主编写的安全手册经得起推敲,在实际应用中指导意义较大。”吊装运输公司专业项目负责人田学军拿着安全手册说。
风力发电设备安装没有具体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参考,该公司组织有经验的作业人员、技术质量人员等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安全作业指导手册,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同时,在选用施工人员时,他们严格把关,选择身体健康的人员入场作业。作业班组每天施工前召开班前会,布置当天的工作内容,做好安全交底工作。
一次,在辽宁北票风力发电施工现场,员工根据图纸完成安装任务后,按照自己设定的安全管理规定检查,查出螺丝垫片安装方式存在隐患。业主得知此事,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此后,为保证后置工程提升信誉、开发市场,该公司要求安装质量必须100%合格,设立检查和回访的考核制度,形成了“后进赶先进”的施工文化,在内蒙古等风电大省区“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