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江苏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储能技术优势显现

作者: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2-01-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发展规划。
 
    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新能源。重点发展新一代光伏电池柔性印刷工艺及成套装备,研究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加强新型环保多晶硅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加快风电技术国际化研发,研究适合我国风场风况的整机设计平台和翼型数据库,开发风电主轴用特钢、风机主控系统等。研究开发间歇式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等技术,发展第三代核电关键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大容量储能、智能电网及生物质能技术。
 
    节能环保。重点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煤洁净燃烧、中水处理、碳捕获及回用、生物法固废处理等工程化重大技术。研究开发直流输变电电网节能、半导体照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高压变频工业节能等新一代节能技术。重点突破低温强化换热、静态无功补偿、重金属废水处理、高负荷生物脱氮除磷、电子废弃物贵金属高效分选等新一代环保技术,着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和成套工程设计能力。
 
    现代装备。重点发展高速高精基础加工、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海洋工程、高速轨道交通、智能化工程机械和航空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仿真建模、数字化设计、精准制造、智能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数控主机与功能部件超精密设计、国产高档数控系统、高铁重载牵引传动、大型盾构掘进控制、重型燃气轮超超临界、大功率动力液压传动、光电设备智能检测等技术,全面提高现代装备的绿色制造、高可靠长寿命等集成技术水平。
 
    加快突破产业前沿领域重大技术。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在干细胞、转化医学、合成和系统生物、云计算、高温超导、微纳制造、氢能等关系未来竞争的重点领域,面向产业化发展需要,超前部署一批先导性前沿技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持续提升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前沿高技术研究。干细胞重点研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制备方法及调控、干细胞临床转化、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等技术。转化医学重点研究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等。合成和系统生物重点研究新基因合成、新微生物合成、大宗化学品生物合成等技术。云计算重点研究分布式数据存储、高级别安全加密、快速数据定位、云计算编程模式、数据深度挖掘等技术。高温超导重点研究高性能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开发高温超导在医疗、通信、电网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氢能重点研究氢制备用低铂催化剂、高容量储氢材料和氢能发电等技术,开发太阳能高效制氢、规模化生物质制氢等新一代氢发生技术,开发氢能低成本大规模利用技术。微纳制造重点研究MEMS集成技术、微执行器技术,亚微米至纳米级微测控技术,开发面向光伏、芯片、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微纳表面形貌测量、控制与加工等应用技术等。
 
    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发展
 
    以推进产业高端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幅度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层次,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按照战略性、前瞻性、倍增性的产业定位,集聚一批高端人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重点突破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高效新型光伏发电、氢能与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推进我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战略新材料重点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重大产品,努力以技术突破带动战略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射频技术及应用、短距通信等,加快重大创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建设一批支撑产业持续创新的重大科技平台及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通信、新型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网络终端等,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科技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高端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数控装备、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重型装备、高端科学仪器等,培育一批具有百亿级产业带动性的战略整机或产品系统。
 
分享到:

关键字:江苏 十二五 科技 储能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