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项技术突破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该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据介绍,风电、光电大规模电池储备技术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这项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科协表示,该研究成果完善了电力系统的仿真分析能力,为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并网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分析手段,对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正逐步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风电、光伏发电都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再加上其预测、调度和控制上的技术瓶颈,使得这两种新能源的独立发电特性和源网协调性与常规电源相比仍有较大的差别。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涌介绍,风能和太阳能具有较好的资源互补性,适合联合发电,实现资源互补。如果配置动态响应特性快速的大规模电池储能装置,能有效改善风电、光伏的发电特性,提高其源网协调能力。
汤涌说,建立能够准确反映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模型是联合发电系统并网研究的平台,是大电网分析对这种新能源联合发电方式的接纳能力和网源协调能力的基础。
据汤涌介绍,为全面展开风光储联合发电研究,2009年4月13日,“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已全面启动,该工程建成后其总规模达到风电为300~500MW,光伏为100MW,储能为110MW,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三位一体示范工程。
据悉,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风储、光储等其他形式的联合发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分析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