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风电场火热“补漏”,“十二五”开局之年回归理性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1-12-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经过了“十一五”连续五年翻番式的增长后,已经成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的中国,2011年终于出现了产业转型迹象。这种转型,不仅表现在国家对地方政府风电审批权的收紧,还表现在一系列风电发展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出台。
 
   “井喷式”发展的我国风电产业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始出现理性回归。
 
    风电场火热“补漏”
 
    今年以来,与基本停止的风电场建设不同的是,我国各个风电场在全面进行各项技术和管理的“补漏”工作,而这些“补漏”是我国风电产业曾经省略但又不得不进行的必修课。
 
    伴随着风电场的并网,今年以来,我国风电“风速”发展的隐患开始显现。
 
    为风电产业敲响警钟的,首先是大规模的风电脱网事故,其次是严重的“弃风”现象,这两个现象在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均有显现。
 
    今年前10个月,酒泉风电基地发生脱网事故73次。另外,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地风电场也连续发生多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
 
    中国电监会认为,脱网事故暴露出中国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多、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带来电网安全性问题、风电场运行管理薄弱等四大问题。
 
   “技术欠缺与管理薄弱,成为风电场的软肋。”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这样评价。
 
    与此同时,在一些风电基地,并网后的风机还存在发了电上不了网的现象,出现“弃风”。在酒泉风电基地550万千瓦的装机中,目前能并网的不到430万千瓦,已经建成运行的河西750千伏输电工程的外送能力仅为230万千瓦左右,其余都无法外送。玉门黑崖子风电场场长郭进学说,今年风电场负荷一直限制在30%左右,已累计损失电量4600万千瓦。
 
    电监会今年发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认为,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侧重于资源规划,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弃风”折射出我国风电送出消纳矛盾很突出。
 
    因此,针对技术短板,今年以来,“补漏”工作在各个风电场全面展开。
 
    如今进入酒泉风电基地,已经看不到前两年车水马龙的忙碌景象。曾经在一个月中完成五万千瓦装机的建设速度,已经演变成静静的期待。与此同时记者看到,针对风电场的技术“补漏”工作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11月15日,玉门黑崖子风电场的48台风机,完成了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
 
    “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国家电网要求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等涉网系统的改造工作。”黑崖子风电场场长郭进学说。
 
    郭进学所说的涉网系统改造,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实现风电场安全并网运行统一部署的,而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国规范风电产业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针对风电场频繁发生的脱网事故,国家电网公司狠抓了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对已并网风电场从低电压穿越、接地系统、电缆头、涉网保护、无功补偿、风机信息上传、调度运行等方面加大排查力度,督促和帮助风电企业进行改造,不断提升风电场并网性能。
 
    截至10月底,甘肃电网风电场有21家完成接地系统改造,占在运风电场的75%,完成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2573台,占总装机台数的80.4%;17家风电场已建风功率预测系统。
 
    不仅仅是酒泉风电基地,今年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风电场,都在进行这种“补漏”工作。全面“补漏”目前已成为我国风电基地中的火热场景。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场 火热 补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