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天津生态城—— 未来城市的可持续样本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2-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联合国人口基金10月17日发布一份简短公报,称本月底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目前世界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再过35年将有2/3的人口住在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城市化的快速扩容带来的将是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资源能源匮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愈加恶化的环境问题。
 
  如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城市扩容与环境保护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当下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低碳生活由此诞生,并由几年前的概念层面开始向实践领域延伸。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致力于创造宜居城市的样本——在巴西,有库里蒂巴;在阿联酋,有马斯达城;在中国,有中新天津生态城……
 
  说起生态城,其关键词总是离不开“节能”、“环保”、强调新技术的应用等,那么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相融的生态城,究竟是怎样的?近日,记者来到中新天津生态城一探究竟。
 
  驱车穿过外界进入生态城的重要门户——彩虹桥,沿公路而行,近看是一字排开的风光互补的路灯,间或有几座悠闲转动的风机矗立在不远的空地,远望是数座视觉上生命力极强的建筑并着周围满眼的苍郁……这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让人与3年前的荒滩野土相提并论。
 
  3年前,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联手打造天津生态城,计划在10-15年内将靠近渤海湾30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变成一座人口规模35万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理念很简单——如果生态城可以在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有限的恶劣环境中建设并可持续发展下去,那么这样一个典范城市就可以在其它地方复制。”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何东雁如是说。
 
  自2008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短短3年间,愿景已开始在记者面前慢慢铺开——生态城8平方公里的南部片区开发建设已全面展开,共建成市政道路44公里,完成了150多万平方米的盐碱地改良及景观绿化,建成了蓟运河口微风发电、服务中心停车场光伏发电项目等生态示范工程。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相继开发建设的国家动漫产业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产业园、生态信息园以及国家影视园等项目,也已经吸引了部分关注生态经济的商业、工业、IT技术以及创意产业的入驻。截至目前,生态城已吸引投资500亿元人民币。
 
  根据当初中新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要努力实现“三和”、“三能”的目标,即:“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并通过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行路径。
 
  据悉,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中,已由中新两国专家联合编制了一套较为详细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量化的目标和基本依据。指标体系包括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涵盖诸多领域,例如大气质量与水质、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供应、绿色建筑、交通、垃圾管理及回收、能源节约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
 
  如在建筑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内的建筑要求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设计采用“被动式设计”,减少对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需求,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以及使用节能节水设备,减少能耗,降低绿色建筑的成本;在能源利用方面,大力开发风电、光电、光热、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在绿色交通领域,实现90%的绿色出行,鼓励居民步行和乘坐公交,以减少城市中对碳排放严重的私家车的需求等。
 
  徜徉在生态城,很多节能环保的新产品随处可见,可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的室外遮阳系统;用低辐射玻璃制造的玻璃幕墙;能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空调送风系统;因人来去而自动开关的感应光照系统……但是,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使这样一座绿色建筑的造价只比正常建筑造价高出5%—15%。
 
  据悉,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在明年迎来首批居民入驻。“接下来两三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开始欢迎居民、企业入住,我相信两三年以后,生态城将是一个非常舒服的绿色家园。”何东雁对记者表示。
 
  《纽约时报》上月底撰文对中新生态城的进展予以肯定,称该项目是中国探索未来城镇化的标本、是“荒地变社区”的有益实践,并进一步称,目前生态城在中国遍地开花,已经有至少100个,通过这些生态城,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沉重压力。
分享到:

关键字:天津 生态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