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南宁抛出了他的“治国方略”:当前在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
“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李克强说,从现阶段各方面条件看,“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同时,促进西北地区增强实力,在向西开放中形成新优势”。
这番讲话,不仅标志着中国区域政策日益细化,也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将成为本届政府的区域发展重点。
中国的国家区域政策在改革开放后迭经变迁:2000年前,东部沿海地区为国家生产力优先布局地区,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线;2000年之后,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标志,日益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且区域政策逐步细化,形成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发”的全方位区域发展政策体系。
此次李克强的表态,则进一步将东部沿海细化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增长极,将原来的西部开放和中部崛起,细化为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和西北地区三块,并将其视为现阶段“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至今已历十年。从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情况看,东北的脆弱性亦最为突出。用国家发改委官方的说法来概括则为:东部地区稳中略升、中部地区降幅趋缓、西部地区回落明显、“东北地区缓中有忧”。
因此,李克强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纳入“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某种程度上亦可谓是对东北官员呼声的回应。
对于中西部沿长江区域,李克强一直非常重视。在十八大后的首次外出调研,李克强就选择了长江中游的江西九江和湖北恩施,并强调,“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李此次将传统的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裂解为西北和西南腹地两个区域。事实上,这两个区域过去虽同为西部,但差异无疑有云泥之别。西北地区幅员辽阔, 资源禀赋好, 但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水资源稀缺,总体经济较落后。以广西和川渝为代表的西南腹地,人口稠密,或沿江、或靠海,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具备强大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
从李克强的此次讲话,以及之前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披露的情况,不难拼接出本届中央政府区域战略的全貌。
8月6日,国家发改委的公开资料称,下一步会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制度供给。国家发改委未来将“重点加快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和先行先试,为改革全局提供经验,并通过制度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针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发改委的表述是“加大支持力度”,“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和资金安排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
至于东北地区,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7月31日公开表示,今年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二个十年政策措施。一如“西部大开发”在2010年进行“第二个十年”的更新。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确定“推动内陆和沿边开放,加快云南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满洲里、瑞丽、东兴等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支持开展跨境合作”。
在李克强和国家发改委的区域政策中,唯一尚未提及的是中原经济区和山西、内蒙两省区。不过,郑州航空经济区在李克强上任不久后就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