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场“。
近日,东南亚国家泰国投资委员会宣布,泰国已收到更多外国的直接投资,支持该国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生产生态系统。根据泰国电动汽车协会数据,自2015年以来,加入泰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从原来的76家已增加到2019年的420家。
就在去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新零售模式等领域探索合作机会;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亦发力当地市场,3月中旬其旗下一款小型SUV就在泰国首发,并将率先在东南亚地区上市。日前,长城汽车也收购通用泰国工厂,以计划布局当地汽车市场。
泰国是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世界第11大汽车生产国,2018年其汽车产量曾超过10万辆。并且汽车出口也占其出口总值的15%,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7%。
东盟成员国包括: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仅在东盟,就有超过6.45亿的消费者,随着亚洲其他地区需求的增加,电动汽车产业预计将增长更多。显然,众多车企是看到了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东风日产、威马等发力该片市场之外,在此之前,比亚迪、吉利等国内汽车品牌早已通过出口、收购等方式进军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7年,吉利集团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合作后,宝腾汽车扭转颓势销量逐月增长;2018年8月,吉利与宝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深化新能源领域的合作。
2018年,比亚迪生产的百辆新能源汽车投放泰国市场,作为出租车和网约车在当地运营。新车交付当天,比亚迪与泰国企业再次签订协议,计划未来几年引入1000辆e6电动汽车。同年,比亚迪的电动大巴K9和C6也在印尼投入使用。
国外企业中,奔驰、宝马、丰田、起亚等品牌也都在东南亚市场积极布局。据悉,奔驰计划生产C35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宝马开始生产330e豪华轿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且这两款车都定位高端消费群。
此外,丰田在印尼推出了插电式混动版凯美瑞,起亚则推出了插电混动版的紧凑车型RIO。可以说,东南亚市场已经在逐渐进入到“百舸争游“、”多方混战“的状态。
各车企纷纷积极进军东南亚新能源市场的背后,除了看到巨大的消费市场外,高工电动车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东南亚各国政府近两年都在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泰国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有免税政策,印尼在推广公共交通的新能源化,马来西亚更是定下了2020年新能源汽车要占汽车总产量85%的目标,等。
随着车企陆续布局当地电动化,值得注意的是,泰国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也正在快速增长。除了泰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公司EnergyAbsolute计划运营一座年产量可达1GWh的大型电池工厂之外,上汽、本田、丰田、宝马和日前宣布的梅赛德斯奔驰生产工厂都在当地运营。
其中宝马集团是与DRÄXLMAIER集团合作,在泰国启动高压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生产,这将是宝马除了德国、美国和中国之外的第四个电池厂;丰田汽车也打算最早在2020年在泰国生产电池,建设除日本以外的第一个全资电池工厂。
梅赛德斯奔驰电池工厂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该工厂所生产的电池系统将会被用在梅赛德斯奔驰当前的C级、E级、S级以及GLC和CLC Coupe等车型上。并且,其所生产的电池除了满足当地的生产需求之外,还将向其他市场出口。
“我们很高兴地欢迎在曼谷地区建立梅赛德斯-奔驰电池生产设施。新梅赛德斯工厂是梅赛德斯全球电池生产网络中的第三家,旨在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泰国投资委员会纽约办事处主任沃拉万·诺拉苏查(VorawanNorasucha)表示。
他并再次强调,泰国为专注于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公司提供一系列税收优惠,以及节油型汽车装配。
显然,东南亚有望接力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下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