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专家表示中国发展核电有安全“闸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核安全文化论坛”上,中国核电专家们表示,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国将继续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

 

据悉,中国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项目有15台,发电容量1257万千瓦,在建项目有26台,建成后发电量为2884万千瓦,新开工项目5台,发电容量为422万千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发展核能对于中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至关重要。核能的特征决定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将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叶奇蓁将核能与煤燃料火力发电进行了比较,表示同样一座1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核电站至少具备两大优势:首先,核电站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核电站废液可经过严格处理,所以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其次,减少燃料运输量,核电站每年仅需补充30吨燃料,而火电厂需要补充330万吨煤。

 

开发建造任何堆型核电站,保证核安全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告诉与会者,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能界更加重视核反应堆固有安全和非能动安全系统,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培养,严格运行纪律,尽可能避免人为故障。针对核电厂址可能面临的极端自然灾害,相关部门制定了应急计划,作好了应急演习和应急准备。核电运行部门还与地质、水文、气象部门保持热线联系,力争减少核电事故概率。

 

此外,叶奇蓁表示,中国核电站发展能力处于国际中上水平,将在认真总结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发展核电。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核电站均有针对性改进措施,构筑了4道屏障预防险情发生:二氧化铀芯块能包容98%的裂变碎片及其衰变产物;锆合金包壳管能把核燃料和裂变产物封闭起来;压力边界能包容带有放射性的高温高压冷却剂;安全壳能抵御外力破坏,如龙卷风或飞机撞击,还能在严重事故情况下防止放射性外泄。

 

至于如何在内陆发展核电,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森林认为,核电站选址无沿海与内陆之分,而是取决于电源需求分布、厂址地质水文条件。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核电站位于内陆厂址。当前,中国沿海核电厂址有限,而中国具备发展内陆核电的条件,内陆厂址具备较为稳定的地质结构,基本可以排除大规模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内陆核电站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不低于滨海核电的安全水平。

分享到:

关键字:核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