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能源(Embodied Energy)也可称为“虚拟能源”,是指产品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是生产链中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能源总和,从数值上包括直接消耗的能源和所有间接消耗的能源,通常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计算隐含能源具体数值。显然,隐含能源要大于产品在最终生产环节消耗的直接能源。
隐含能是与产品或服务制造相关的能量。对于隐含能的分析,旨在找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能源总量。确定什么构成生命周期包括评估原材料中能源在提取,运输,制造,组装,安装,拆卸,分解以及人力和二次资源中的相关性和程度。
同时,隐含能还经常与隐含碳排放(Embodied Carbon)相挂钩,隐含碳排放的界定主要借鉴1974年国家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在一次会议上对隐含能源的说明,即生产全过程(把原材料开采、产品加工制造直至把最终产品运输至终端用户的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学习和也基本认同隐含碳排放是指产品生产全过程中消耗能源所排放的CO2量。隐含碳排放测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生命周期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
生命周期法(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被运用到CO2排放的估算中,通常测度的是单一产品或企业产品(产品碳排放和非生产性活动碳排放)和区域碳排放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因燃料使用以及制造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是里昂惕夫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一种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数量依存关系的分析方法,近年来被用来计算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
在建筑中,这包括用于提取和加工原材料,制造建筑材料,运输和分配以及组装和建造所需的所有能源。在计算隐含能时,还会把使用寿命期间翻新和维护基础设施,以及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进行拆迁和废物管理所需的能量包括在内。常用建筑材料的隐含能(表示为MJ / kg)如下图所示。
隐含能概念可用于通过比较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所需的能量来评估各种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结构的体现能量受所用建筑材料的类型,制造效率,运输距离,材料的耐用性以及建筑的实施方法的影响很大。建筑行业是能源和原材料的最大消费者之一,也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的排放。钢,玻璃和砖也是能源密集型材料。耐用的材料使用寿命更长,减少了产品在整个使用寿命内所消耗的整体能量。
与原始材料相比,再生材料还具有显着更低的内在能量,因为它消除了原材料提取和加工所需的能量。例如,由原始塑料生产PP纤维需要提取原油,煤炭或天然气;炼油厂的运输和加工;聚合和生产塑料粒料和颗粒。然而,使用再生塑料原料生产PP颗粒消除了化石燃料的提取和加工,并显着降低了再生塑料产品的内在能量。如所见图21.3,具有70%回收成分的回收PP大约为25 MJ / kg,是原始PP的能量的三分之一。虽然在材料的回收,运输和加工也会额外消耗能源。然而,与提取和加工化石原料所需的能量相比,生产再生PP所需的能量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