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本田35kWh城市EV设计及电池系统选择

作者:朱玉龙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发布时间:2019-06-16 浏览:

前几日丰田宣布大的纯电开发计划,与之相比本田的计划有一些模糊,特别是我们目前看到的2018年12月的电动汽车的蓝图,还是处于一个很勉强的地位,今天在家把这个事情捋一捋。

1)本田的35kWh城市通勤

这台车的规格是125英里(200公里),配置了水冷35.5 kWh锂电池,充电设计为30分钟到80%的SOC。从特性上和设计上,不知道多说什么好。

备注:本田说这台车在欧洲得到了31,000个“感兴趣的意向”

这个电池系统很像是在Clarity EV上对电池系统进行一些平板化,是在这个基础上演进过来,样车用的是松下的方形电池。

从续航和动力的配置来看,确实找不到什么特别可以说的东西,倒是这款城市用车根据它的实际情况,在智能化上面走了一些,在后视镜上面做一些改变。

如下图所示,这款车还是比较重要的差异化,主要是面向欧洲(2019)和日本(2020)的产品。

实际上,从目前的欧洲市场的需求来说,类似的较低里程的纯电动汽车(100英里)是被较高里程(200英里)所取代的。

我觉得是目前的电动汽车开发的路子,一种是往大平台方向走,还有就是类似于丰田和本田这样往日本的微型车实际需求来做开发。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日本车企在LEAF在本国推广不成功以后,还是要在较低成本和用通勤的EV来取代K-CAR的方向尝试。

这块的整体市场,在日本估计为200万,本田的现有盘子为30万左右。

2)中国市场

2019年1-4月的目前中国市场根据里程的产量分布,如下图所示,在300公里以下的车型里面,SGMW的E200占了75%,往城市通勤用的车基本已经跃迁到了400公里以上了。

从目前的VE-1(48kWh 340km)来看,短期内本田在2020年能给出的答案是跟随,还比市场稍慢一些。

3)产销结构

2019年2月份,本田在欧洲打算关掉这个20万的工厂,所以未来的产量结构是美国192万、日本81.6万,东南亚93万和中国170万(50万作为出口)。也就是说,未来本田不会主要考虑再欧洲的15万台销量(工厂都关了),主要满足中国的合规问题(短期内和JV一起想办法解决)。东南亚的问题可能不大,日本的转型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在美国市场还是依靠一定的HEV和PHEV来满足这个最大的市场的需求。

我觉得本田还是一个很典型的车企,在没有直接的欧洲面向排放的压力下,主要是市场平衡下,BEV的转型压力还是以等为主,并不是通过平台化去一种激进的心态去做,区别是整个投资端,花了大钱下去未来怎么样看不清楚。

小结:有关于纯电动未来的发展,目前还是有集中不同的态度,最激进的就是直接用纯电动规模化去直接取代燃油车;中间路线是做个纯电动专有平台等等看,还有一类就是按照实际可能能抓到的市场需求,去做一些看上去被淘汰的车型,在市场端看看能不能满足需求,以一种尝试的心态看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