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为什么英国光伏没有补贴依然活得很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EnergyWindow 发布时间:2018-07-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发展光伏能够回避使用补贴这一方法。中国是这样,被誉为新能源发展标杆的德国是这样,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也是这样。

根据《卫报》的报道,仅仅10年之前,英国国内的光伏装机几乎为0。而到了今天,夏季英国光伏发电量在最高峰时能够占到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光伏发电出力最高能达到9.42GW。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大国。

在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英国自2010年开始对光伏发电进行巨额补贴的结果。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实行FIT(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每年数亿甚至十数亿英镑的巨额补贴支援光伏发电(包含集中式和户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贴费用攀升的速度远超英国财政能够支付的空间。2015年,仅户用光伏补贴就超支约2亿英镑。2015年,在英国政府削减陆上风电补贴之后,就传出光伏补贴朝不保夕的传言。

英国人均电价消费组成部分

2015年8月27日,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公布了其FIT(上网电价补贴)审查结果,提出下调FIT近90%的建议。自2016年1月1日期,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将强制削减所有FIT项目,并将在每个季度实施一个默认的递减率。

靴子落下,英国光伏行业一片哀嚎之声(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个场景)。彼时,英国光伏企业并非没有思考过补贴削减的问题。堪称是“光伏发展之光”的德国在2014年就开始削减补贴,试点电价竞价。英国行业预计光伏发电有可能在2020年彻底摆脱补贴,与化石能源竞争。但在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高达80英镑/mwh,而化石能源发电仅需50英镑/mwh。

一时之间,曾经是欧洲光伏装机增长最快的英国,遭遇光伏大滑坡。2016年前两月英国光伏装机21MW,去年同期则是81MW。2018年,英国预计光伏装机14MW,2011年的新增装机则是606MW。

英国光伏就从此一蹶不振了么?似乎恰恰相反,英国光伏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根据安永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吸引力指数报告,英国排名第7,高于2017年和2016年的第10和13位。

英国企业Anesco位于贝特福德郡的10MW光伏项目是英国首个无补贴电站。与常规电站不同的是,这里还配备了6MW的储能设施,而这或许会成为光伏补贴日渐消退时,行业的“秘密武器”。

首先,这个6MW储能系统不仅能够为光伏电站服务,也可以和电网之间形成联动,向电网提供储能服务。其次,储能设施的出现,为光伏行业PPA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巨大可能性。

PPA模式能让电力需求方(包括电力公司、用电户)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政府对于消耗绿色能源比例的要求。而这一笔费用往往可以覆盖光伏发电的资本支出,在此之外,由于光伏发电极为低廉的边际成本,多余的发电则成为项目的净利润。

支撑这一模式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电价。从成本上来说,光伏组件的价格一直在下降。随着中国政府削减光伏补贴,中国组件制造商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拉低硬件价格。在英国,一个4KW的户用光伏系统成本约为6000英镑。2010年,这一数字为12000到14000英镑。目前开发商的短期目标是把成本控制在3200英镑以内。电价上涨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意昂宣布将从8月开始将电价上调6.6%。电价越高,PPA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就越大。

Lightsource BP公司的COO Boutonnat表示,无论PPA是否通过电网公司的线路来完成交易,开发商都必须警惕电力批发价格可能带来的竞争。事实上,Lightsource BP公司对于PPA协议非常感兴趣,据了解Lightsource BP公司在英国首个无补贴光伏项目PPA协议很可能于近期宣布。

PPA也并非万能,首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时间。PPA协议时间跨度如果较短,对于融资来说就有比较大的压力。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机构,如果无法明确长期稳定的现金流,面对具备一定风险的光伏项目,都不会轻易放松钱包。

无论如何,英国已经走出了削减补贴给光伏行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根据估算,2030年前英国光伏行业投资有望超过200亿英镑。让我们把视线在投回国内,如今光伏接入电网的输配成本已经不再是光伏企业的负担,光伏扶贫的初装成本也不在企业身上。客观地说,光伏行业已经拥有了足够好的先决条件。

如果没有狠下心来舍弃补贴的做法,依照中国光伏企业的惯性,大概商业模式创新这种事情,还是只能去抄袭欧美的成功经验吧。至于能否在中国落地,who cares?

来源:EnergyWindow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