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储能技术若取得突破 市场将瞬间释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3-12-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储能规模化在短期内很难实现,中国的储能行业还需经历长期的蛰伏期方能有所好转。技术落后、设备落后、成本高企、政策空白、企业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已经严重阻碍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力、电池、电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应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方面多多努力,待国家层面政策完善后,整个市场容量的释放稳步进行。”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在接受 《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力报》:储能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真正形成产业格局。储能企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有哪些创新?

宛学智:国内储能行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物理储能系统、化学储能系统和电磁储能系统均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核心设备、核心组件的制造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极大的影响了能源转换效率的提升。储能企业除了在核心技术公关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外,组建技术联盟、联合重点高校、设立技术攻关实验室等措施或能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中国电力报》:我国储能产业要健康快速发展,希望政府出台哪些政策?

宛学智:一方面,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补贴政策、环保政策对身处成长期的储能企业非常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措施并有效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储能产业、电力产业、能源行业之间的   衔接非常关键,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应当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产业规划、区域规划、项目部局时应相互协调、做好配合。

《中国电力报》:有专家认为,目前储能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限制了储能行业的发展,最为切实可行的储能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宛学智:商业模式不清晰是储能行业发展不畅的重要标志,而并非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除了抽水蓄电站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外,尚没有可行性较高的储能方案。即便是已经产业化发展的电池储能系统也存在着环境污染、成本高企、储能效率低等症结,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政府、企业、高校联合研发,而企业负责生产和推广的模式仅在理论上可行。

《中国电力报》:储能规模化发展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有哪些瓶颈制约着储能规模化发展?企业在储能规模化发展还需做哪些努力?

宛学智:储能产业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若技术攻关能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则巨大的市场容量将瞬间释放,而一旦技术瓶颈无法攻克,储能产业将长期陷入“不温不火”的状态。技术层面的难题需要企业加以克服,产业政策和商业模式的确定则需要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各方协商共同完成。储能产业更像是十年前的光伏业,经历过一定蛰伏期后必将有所作为。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技术 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