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进入中国市场34年的大众,近年来错失SUV红利之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稍显滞后。
不过这个见证了中国车企成长,同时领跑市场销量的车企,2017年已经展开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称,至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SUV阵容将拓展到至少10款车型,而2018年也将作为“SUV之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称:2025年之前,大众集团将在中国投放近40款新能源车。
“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对于一个连续多年位居销量榜首的品牌来说,终究有走下神坛的一天。吉利、上汽、长安不断发力,势必会压缩大众汽车的增长空间。与其等待不如主动求变,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坦言。
增速稳定
根据大众集团公布的全球销量数据,2017年11月其单月共销售新车99.59万辆,较2016年89.62万辆同比增长11.1%;2017年1~11月,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销量累计已经超过974万辆,较2016年937.5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中国市场仍是大众集团全球细分单一市场的销量冠军,2017年11月单月共销售43.1万辆新车,较2016年37.38万辆同比增长15.3%;2017年1~11月,大众在华销量达到了372.42万辆,比2016年同期的359.16万辆增长3.7%。
“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均有很好表现,我相信接下来两个月也会有很好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2017年的销量会创下新的纪录。”大众集团CEO穆勒公开表示,借助旗下12大品牌的强势表现,以及2017年11月和12月的势头延续,集团2017年的销量有望创下纪录。
“大众品牌一直以来都保持稳健的发展,这与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分不开的。”上述汽车分析师称,“另外市场定位精准,产品的价位分布也很合理,是中国消费者的主力消费区间。”
除了市场销量的增长,大众集团方面透露称2017年的利润率目标会超过此前设定的2.5%~3.5%。在大众汽车集团2017年会上,海兹曼提出新一年大众汽车将提高盈利作为既定转型目标。根据大众集团的2025战略,集团将致力于进行变革以提高盈利能力。最快在2020年之前,把利润率提高到4%~5%之间。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打破了“合资红线”,大众集团在华已经拥有了三家合资公司,分别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江淮大众。未来在三个合资公司的加持下,大众汽车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SUV之年
事实上,尽管大众汽车在华销量一直名列前茅,但其布局却并不均衡。近两年国内SUV的火热浪潮让不少自主品牌抓住了风口得以快速发展,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都是典型代表。而大众汽车大众品牌似乎除了风靡一时的“神车”途观之外,在国产SUV方面并无太多布局。“大众SUV车型确实不多,但投放车型却是爆品,途观前两年加价都买不到。大众有点太‘好卖’了,所以在SUV推陈出新方面‘动力不足’。”上述汽车分析师称。
海兹曼坦言:“中国市场对于SUV的需求旺盛,确实出乎意料。但大众及时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市场的SUV已经占了乘用车市场的一半比例,我们认为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开数据, 2017年11月SUV市场销量实现112.61万辆,同比增长9.1%;1~11月累计销量914.7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9%,占乘用车市场份额42.3%。
“在SUV方面,我们并不是一个迟到者,同时大众集团拥有深厚的SUV技术的积累。” 海兹曼认为途观、途昂、奥迪Q3和奥迪Q5是大众集团SUV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途观车型在2017年11月销量同比增幅收窄,而自主品牌的表现依旧抢眼。根据11月紧凑型SUV排行榜,哈弗H6以5.41万辆的销量成绩夺得第一;宝骏510以4.99万辆位列第二;博越11月销量3.09万辆,跻身前三;途观车系以2.88万辆的销量成绩位列第四;长安CS75以2.65万辆的销量成绩排名第五。在大型SUV领域,途昂的销量逐渐经过了爬坡期,11月销量破万辆。奥迪Q3和Q5在11月销量分别为8513辆和10526辆,在紧凑型SUV中并不突出。
大众汽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表示:“我们将2018年作为大众汽车品牌的‘SUV之年’, 2018年将推出至少4款SUV。”并且大众品牌会优先让一汽-大众来生产。在2020年之前,共改款及新增SUV车型不少于10款。
新能源全线布局
除了开启大众集团的SUV之年,新能源的布局也是大众集团下一步战略的重中之重。“在2025规划当中,我们将会在中国投放约40款新能源车。” 海兹曼在新能源领域立下军令状。
近两年,中国市场新能源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超过50万辆,同比增长53%,纯电动车销量为25.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
在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有关的政策也让人应接不暇。“双积分”政策尘埃落定也暴露了不少车企的窘境。尽管大众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4年,但其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却仍显落后。2017年6月大众集团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合资企业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服务。2017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江淮汽车三方签署备忘录,将合作又推进一步。据了解,江淮大众合资企业负责生产的是经济型纯电动汽车,且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品牌。
“现有的两家合资企业以及与江淮汽车新成立的第三家合资企业,对于充满挑战的未来雄心勃勃。到2020年,我们计划为中国消费者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2025规划当中,我们将与合资企业共同投入100亿欧元来推进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 海兹曼期待道。
不过新能源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目前行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点仍在于电池技术,这方面大众集团要攻克难关。
此外对于下一代的纯电动汽车来说,成本是一个难点。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比较依赖于政府方面补贴。但补贴的退坡让车企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盈利。
海兹曼称大众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车的部署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非补贴,以此实现盈利,不管是对于哪个阶段的纯电动车,大众汽车集团都强调盈利的必要性,因为如果没有盈利或者盈利微薄,就无法实现再投入。上述汽车分析师则乐观地表示:“大众走的是纯电动和P2路线,基于其DSG传统变速器,能够很快实现升级成P2混合动力产品。”
尽管立下了军令状,海兹曼仍婉言:“在减排和节油方面的目标上我认为不宜过于激进,新能源汽车需要时间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