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锂电池产业增速放缓 市场力量待整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工控中国 发布时间:2013-12-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锂电池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以锂电池材料为例,全国共有336家企业。虽然保持上升势头,但增速明显下滑,并且力量过于分散,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提供原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为锂离子电芯厂商、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模组厂商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设计与生产。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包括传统数码领域、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2013年我国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生产企业数量总共有336家,比2012年增加21家(新增30家,退出9家)。2013年新增材料企业数量不如前几年,反映出锂电材料的投资增长趋缓,投资更多的流向中下游。与此同时,我国锂电池企业相对更为分散,2013年仅占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的29%,且前瞻性技术几乎空白,只能沦为加工厂。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电池上游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一方面这有利于降低电池整体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低端产品泛滥,阶段性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竞争加剧。

正极材料方面,近几年正极材料领域资本投入规模超前,大规模的投资热潮直接导致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高工锂电预计,到2015年,巨大的规划产能释放意味着至少够50亿部iPhone5或者300万辆纯电动车一年的使用量。随着产能释放,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将愈演愈烈,各种材料价格都出现大幅度下降。投资过热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部分企业负债率提高,库存高企,预计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负极材料方面,2013年天然石墨的价格下降20%左右,人造石墨价格下降15%,随着江西紫宸、江西正拓、湖州创亚等一批企业新建产能的投放,2014年的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常规石墨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已经难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功率要求,硬碳和钛酸锂等材料可能是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锂电企业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新进入者较少,多以现有企业产能扩张投资为主。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