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应对气候变化迎来新希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5-12-30 浏览:

举世瞩目的巴黎气候大会在岁末之际圆满闭幕。大会签署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新篇章。

气候大会究竟是怎么回事?全球气候谈判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过程?巴黎气候大会的意义何在?《巴黎气候协定》又包含哪些内容?本期为您带来气候大会专题,全景展现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全球气候变化六年漫长谈判之路,解答上述问题。

2009年12月,当192个国家的代表在童话之都哥本哈根唇枪舌战之时,或许谁也没有想到,6年后,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国家转战浪漫之都巴黎,终于达成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6年间,全世界为了拯救人类唯一家园做出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短短29条协议条款不仅囊括了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诸多内容,还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全面、平衡”的原则,为开启全球绿色和低碳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法律基础。

然而,6年漫漫的“气候变化谈判”之路可谓荆棘密布、困难重重。

难言得失的哥本哈根

召开于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称得上是全球气候谈判历程中的节点。

彼时,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正变得比以往更加严峻。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期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还披露研究数据指出,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快速融化,带来海平面的加速上升,洪灾、旱灾、飓风等因气候变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更是随处可见,对抗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

此外,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全球迫切需要尽快安排此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并签署新的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不仅仅是商讨“后京都时代”新减排协议的一次会议,而是被广泛视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

然而,被赋予了如此重任的哥本哈根大会,在经历了13天的艰难谈判和斡旋之后,仅仅达成了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这份条约以宣言的形式阐明:承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内;发达国家承诺设定一个长期的减排目标;在2010年-2012年,发达国家筹集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结果,令许多人大失所望。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没有明确减排责任和措施的“宣言”,在许多人看来不足以承担人类拯救地球的重任。然而,在经历了这一番短暂而激烈的碰撞之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认为,尽管最终签署的协议不尽如人意,但却迈出了令人欣慰的重要一步,为今后细化内容,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打下了政治基础。各国在谈判中拿出的减排目标是实实在在的,至少认可协议的国家从此将开始行动了。

艰难漫长的谈判之路

或许是受到哥本哈根大会黯然收场的影响,此后每年一次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几乎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0年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要求发达国家按照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减排,但对此没有强制;同时,发达国家设立一个绿色气候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关键性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仍是悬而未决。直到2011年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才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

2012年,在卡塔尔召开的多哈气候大会,总算确定了2013年至2020年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与此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搅局”。先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参会方抛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核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另起炉灶达成一致,同意减排的温室气体不包括二氧化碳。后有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明确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2013年于波兰华沙召开的气候大会,更是希望再次变失望,没有实现任何实质性进展,备受各方关注的发达国家能否落实此前承诺的气候变化援金仍无着落。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日本竟然在会议期间“变减排为增排”,下调了减排目标。整个会议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

紧随华沙会议之后的利马气候大会,也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只艰难地完成了4页协议草案,规定各国在下一年递交2020年减排目标,作为巴黎气候大会全面协议的基础。

希望闪耀的巴黎大会

六年艰苦而漫长的谈判,似乎并没有帮助世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走得更远,更多的问题留给了2015年末的巴黎气候大会。人们期盼着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在2100年前将全球温度升高上限控制在2摄氏度、落实千亿美元的气候援助基金……

肩负如此重任的巴黎气候大会,顶着恐怖袭击刚刚过后的巨大冲击如期召开。近15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创纪录地悉数出席此次盛会。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开幕式上充满激情地表示:“我们肩负着巨大的希望,将在巴黎决定全球的未来。”

幸运的是,在历经两周谈判后,巴黎气候大会没有重复此前数届大会的“无果而终”,以一份29页的《巴黎气候协定》完美谢幕。

其实,在大会召开前,各方已经就“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自下而上的谈判结构、自动的自我目标更新机制达成了共识。同时,还有184个国家递交了 “国家自主贡献”。会议期间,虽然争论依然激烈,但不仅与会各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包括比尔·盖茨、马云、潘石屹、扎克伯格在内的27位企业家,还联合成立了“能源突破联盟”,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研发。

巴黎气候大会可谓创造了历史,也称得上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节点”。然而,对于人类而言,这应该仅仅是个开始。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时所言:“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分享到:

关键字:气候变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