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8家车企普及“加氢站” 推广燃料电池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网通社 发布时间:2015-07-08 浏览:

氢燃料目前作为全球众多车企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可再生能源,它将有效降低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现阶段,包括丰田现代宝马奔驰等车企在内,已开展氢燃料电池车(FCV)的研发并计划逐步实现量产,其中现代丰田相继推出ix35 FCEV丰田Mirai等量产版燃料电池车已经推向市场。同时在配套设施方面,众多车企亦规划建设大型加氢站。网通社通过梳理奔驰宝马等知名车企的新能源战略后发现,包括奔驰宝马丰田在内的8家车企规划建设“加氢站”,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便于燃料电池车的推广。

此次统计8家车企分别是戴姆勒、宝马现代大众、上汽、本田丰田日产,他们之中均规划加大力度建设“加氢站”。除戴姆勒、现代汽车外,其余6家车企均选择互相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共同建设完善的燃料电池车“补给站”,从而解决制约氢能源车发展和推广的问题。

日系车企联合投资建“加氢站”

据了解,年内丰田本田以及日产三大日系车企将联手投资4892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在日本建设氢燃料电池补给站,计划在2016年扩充至100个,每个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约500万美元(约合3105万人民币),其中50%的建设费用将由政府予以补贴,30%由三家车企承担,其余20%的建设费用将由日本其他企业赞助。

现代汽车规划普及加氢站

最早实现氢燃料电池车量产的现代集团,规划克服制约燃料电池车销量增长缓慢的因素,将开始全面建设配套补给设施,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目前推广度最高的美国、韩国等国家,现代集团都将联合地方政府,建设大型的加氢站,用于推广旗下的燃料电池车ix35 FCEV

宝马联合车企/政府建加氢站

同样将燃料电池车列为未来“终极能源车”进行研发的宝马,在氢燃料电池车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已开始加速开展布局。网通社从宝马官方获悉:目前宝马公司正在与更多车企、中央/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希望联合推动加氢站的建设。此前,宝马丰田已签署了共同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的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氢能源车。据了解,首款宝马丰田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车将在本月进行路试。

戴姆勒联手石油、天然气企业建加氢站

德国戴姆勒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计划生产极具竞争力的氢燃料电池车,自2013年起便与日产福特两家车企达成战略联盟协议,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车。同时在德国本土,戴姆勒公司也在积极开展燃料电池车配套设施的建设,并与林德、道达尔(TOTAL)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氢燃料补给站。现阶段,戴姆勒已为10座加氢站投入资金达1000万欧元(约合6800万人民币)。据了解,年底德国本土,在联邦交通部的支持下用以支持氢燃料电池车的补给站计划达到50家。

上汽集团携手大众集团建加氢站

目前在中国的加氢站仅有两家,分别位于上海北京。国内自主车企上海汽车,为推广氢燃料电池车也需要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此前,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集团曾联合声明,将加速两国的氢动力配套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双方在燃料电池车领域的普及应用。现阶段,国内建设的加氢站,单站投资规划便达到4,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市场,公共加氢站也仅有十余个,纵然进一步扩展燃料电池的配套设施,规模最小也要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

日前,国内为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央财政安排基金对加氢站进行补贴,对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每天加氢不少于200公斤的加氢站,将给予400万元的补贴。与日本、美国的政府扶持力度相比,中国市场在氢燃料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上依然有待提升。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制约燃料电池车发展的两大因素,一个是高昂的售价,一个是加氢的配套设施,这也是每个致力研发氢燃料电池车企业需要解决的难关。显然想要解决这些因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售价或是配套设施的补贴费用,都将助力氢新能源车的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加氢站 燃料电池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