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26%~28%
在如期向联合国递交了预计2025年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后,美国官员在白宫组织的电话记者会上透露,当美国总统奥巴马离任时,将“锁定”这一气候变化减排承诺,并强调无论是未来的共和党总统,或是国会共和党人,都不能轻易扭转这一减排计划。
美国当地时间3月31日,美国政府在向联合国递交的自愿减排计划中承诺,到2025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26%~28%。
“如果要解除我们正在实施的各项政策,那会是很棘手的。”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斯特尔在上述电话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正在实施的政策,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废掉的。”
不过国会共和党人则誓言要让奥巴马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看不到任何前景。截至目前,根据白宫的测算,共有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60%的33个国家提交了其国家自主减排目标。
此前,根据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各国将在2015年一季度、最晚到2015年夏天宣布自主减排目标,以达成后2020年全球的减排协议。
绕过国会推行减排计划
美国白宫在3月31日发表的声明称,此次向联合国递交的减排计划是基于奥巴马总统去年11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相关减排目标已写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声明称,为达到减排目标,美方将设法到2030年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电厂等能源行业减排温室气体30%;提升中型及重型卡车燃油性能和排放标准;通过在建筑业等领域采取节能措施,到2030年实现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0亿吨等。
白宫气候变化顾问蒂斯在上述电话记者会中表示,奥巴马政府可以通过现存的法律来完成减排计划,通过目前奥巴马政府所设定的步骤,美国可以在2050年实现减排80%的目标,“我们有工具来完成目标并且治理气候污染问题。”
蒂斯此言意有所指:共和党目前控制的美国国会强烈反对奥巴马政府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奥巴马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的目标将不可能有未来。”美国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负责人、俄克拉荷马州共和党议员英霍夫表示,他还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希(ManishBapna)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气候变化在美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存在较大分歧的议题。
马尼希表示,而且对于人类是否造成了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在美国公众同科学家之间的意见差距,是可能要大过在其他国家的这种意见差距的。他还说,尽管这种差距存在,目前看到的证据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可以继续维护经济增长。
尽管在立法层面存在共和党的阻挠,奥巴马政府计划以继续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绕过国会推行减排计划。
3月19日,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到2025年在2008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0%。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拥有36万栋建筑物和65万辆车,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者”。
中国争取上半年提交
除美国之外,欧盟28国、瑞士、墨西哥等国家也在3月31日之前提交了本国的自愿减排目标。
其中欧盟宣布以1990年为基线,从2021年~2030年至少减排40%。瑞士则承诺以1990年为基线,到2030年减排50%,其中2021年~2030年间减排35%。
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一共有196个国家,目前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正式向联合国提交目标,譬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日本都有可能到今年10月才会正式宣布减排决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正积极开展研究论证,争取在上半年尽早提交中方“贡献”。
华春莹表示,目前个别发达国家提交了“贡献”,对此表示欢迎。我们认为,各国“贡献”的范围应该全面、平衡,应涵盖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各要素。
此前,在《中美气候变化声明》中,中方宣布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不过,尽管对于一个成功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乐观情绪正在增强,但各国专家和环保界人士对于这种自下而上的“贡献”方式所产生的减排目标也有了新的担忧。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无法将全球升高的温度限制在2摄氏度之内,按照目前的各国减排目标,有可能最终的升温幅度会达到3.5摄氏度。
马尼希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其中的挑战是,你把这些减排意向加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够满足最终需要的减排目标。”
马尼希说,希望最终的协议包括一个5年的周期,即各国可以每5年对过去的减排行动进行审议,并达成更有雄心的目标;在这个全球协议中,可以包含一个强劲的融资因素,可以对私有企业领域发出强烈的信号,令对低碳经济基础建设进行投资变得更有意义。“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在巴黎协议之中,包括一个长期目标,对全球排放做出预期,譬如在某年可以达到全球的零排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