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中国很多车企还未“触碰”无人驾驶技术的当前,欧洲国家无人驾驶客车在公共交通领域早已开始示范性运营。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再次来认识一下无人驾驶客车在公共交通领域发展的可行性。
据介绍,欧盟有一个研究项目是专门讨论无人驾驶运行的可行性,就在当下,欧洲有一些国家在公交领域对无人驾驶车辆开展了示范性运营。这种情况与中国的纯电动公交车的示范运营有相似之处。能够做到示范运营,一定程度上说明无人驾驶公交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无人驾驶客车要发展,需要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还在于道路法规如何修订。从技术层面来讲,无人驾驶客车在公交领域实现了示范性运营,可以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实现突破,相关技术的认证已经通过。而道路法规上的修订是当前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总体而言,无人驾驶客车与无人驾驶轿车相比难度更大,相比之下,无人驾驶轿车更容易实现,因为客车要在公共领域运行,所以在法规的制定上将会更严格。
为什么无人驾驶客车技术在欧盟能够得到超前发展?王健表示,这主要是欧洲国家对未来公交系统的关注,欧洲能看得这么远,这么有前瞻性,与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前,中国的产业制造能力虽然很庞大,但是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研发上,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中国客车企业在当前对无人驾驶客车的关注度不高,其实是与整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未来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欧盟有差距。不过随着欧盟无人驾驶技术在法规上通过之后,也就是说达到一个成熟的市场化运营之后,中国车企也有可能会逐渐加入此行列。
另据记者的了解,在当前客车行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如今也正在向某些开放、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提出关于无人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方案,尽管目前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无人驾驶客车真正在我国出现的曙光,我们已经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