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19日,上海“全城热驾”新能源汽车试驾活动正式启动,首批试驾点分布在全市11处重点区域。
作为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以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几年来上海在公交、私人购买等领域持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提升用户接受度、培育市场成熟度。作为拥有国内最大汽车企业、首个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充电站、首个跨省区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和首个新能源汽车4S店的城市,上海的商业化探索不乏创新之举,比如大范围试乘试驾、推行分时租赁,让用户以低成本接触、认识电动汽车,其初衷就是避免一味催熟,等待“瓜熟蒂落”的时机,其价值就在于“一直在努力”培育市场,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大家都不去尝试的话,永远没有成熟的那一天;大家都持等待心态的话,会一直是个空中楼阁。”
试乘试驾积累用户体验
目前,上海市示范运营的新能源汽车总数已达到3000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实现千辆级规模。在多个城市已出台的新能源购车细则中,上海的政策最具吸引力的除了中央和地方合计10万元的补贴,就是一块价值已突破6万元的免费汽车车牌,合计相当于一次性补贴16万元。上海的计划是,首批投放2万张车牌,专用于新能源汽车。
在培育市场方面,上海的经验有两点,一是选择重点地区“破冰”先行,二是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让公众以较低成本接触电动汽车,从而了解产品的特性。
2011年年初,上海成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嘉定区成为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开展电动汽车“先行先试”。
在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EVZONE)官网上,拥有一年以上驾龄的用户只需要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便捷地实现试驾预约。负责示范区日常运作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荣文伟介绍说,截至5月底,中国(上海)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试乘试驾中心累计接待“尝鲜人士”6.2万人次,其中试乘1.1万人次、试驾1.3万人次,示范体验电动汽车累计达到国内外20个品牌26种车型,包括:荣威E50、上海通用SPRINGO、雪佛兰沃蓝达、日产聆风、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三菱I-MIEV、大众E-GOLF、沃尔沃C30、奔驰Smart等。
荣文伟的观点是,要运用“财政”及“非财政”两种手段推进示范应用,最终形成新的城市配套标准。除政府行政干预,包括购车补贴、电价优惠和建设公共充电桩外,还要在使用环节进行扶持与引导,如提供有限的公共专用车位、使用多乘客汽车通道、驶入城市中心无附加条件、免拍车牌等。
拥有了这样的用户体验基础,才能逐渐培育市场。在5月30日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嘉定区区长马春雷宣布,到2014年年末,引导鼓励私人购买使用电动汽车350辆;在国家和上海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区财政将对符合条件的私人用户每辆给予1.5万元电费补贴。他还表示:“350辆只是初步的一个设定,如果今后超过350辆,我们还会增加补贴的规模。”
分时共享模式或可突破
在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即使是早在2011年即开设了全国首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上海,至今也只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近300辆。在销售模式推进缓慢之际,租赁模式作为可以让用户以较低成本体验产品的形式,逐渐得到重视。
上海泽普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聂天心认为,由于目前电动汽车价格较高,通过传统经销商渠道推广会有一定难度,新型的商业模式,比如分时共享理念下的租赁模式,或许可以为推广电动汽车找到新路径。
8月中旬,据媒体报道,北京也准备借鉴公共自行车模式,推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最短1小时起租,以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
马春雷表示,嘉定区的计划是通过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推广车辆150辆,区政府给予每辆车4万元补贴,另外在协调车位、充电费用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电动汽车租赁领域,一嗨租车可谓先行者。早在2010年,一嗨租车即引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汽车开展租赁业务。今年7月8日,位于上海嘉定墨玉路的首家电动汽车租赁专营门店正式对外营业,目前主要运营荣威E50电动汽车,运行至今,车辆利用效率要高于汽油车。
一嗨租车执行副总裁蔡礼洪认为,分时共享模式可以按照用户的时间需求,通过手机终端实现下单、取车、退订应用,提升电动汽车的利用效率,但目前只能在小范围实验,因为这会涉及到退订以后产生的停车费由谁来承担的问题。租赁企业的优势是店面网络、积累的运营数据和经验,但是社会公共资源,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充电桩、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等,还需要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对分时共享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经营网点和资费政策,前者保证了用户的便利性,后者则体现了市场的取向。如Car2GO项目就是以“用到哪,停在哪”为卖点,巴黎的Autolib电动汽车共享计划收费标准是:首个半小时5欧元,第二个半小时4欧元,此后每半小时6欧元,这种定价制度旨在鼓励短期使用,也保证了车辆的利用效率。国内目前的租赁模式大多倾向于长租的价格政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限制车辆的短期利用率。
尊重“从白纸开始”视角
对于电动汽车这个全新产业而言,跨领域创新同样不容忽视。在博然能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Charlie(中文名“刘振华”)看来,传统汽车企业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把发动机拿掉,然后利用电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做成电动汽车系统。而汽车行业以外的人在思考汽车问题的时候,会从一张白纸开始,设计全新的电动汽车产品。因此,电动汽车行业需要让汽车行业以外的想法能够进来。
从销售来看,正当行业仍然钟情于传统的整车销售、租赁等模式时,美国特斯拉公司的“直销+网络订购”模式为产业吹起一股清新之风。刘振华认为,传统渠道推广缓慢的原因就在于,由于现有4S店的销售员不懂电动汽车,很可能会给本来想买电动汽车的客户,推荐汽油汽车。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池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创新更为迫切。作为实践者,蔡礼洪则希望行业更加标准化,“如果各厂商生产的电池规格一致,用户就可以像加油一样,直接换电池,不用花那么长时间等待”。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新能源和技术管理部总监任纪良认为,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可考虑推广电池租赁、电池梯度利用等措施。在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应以固定区域为主来推广,如在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大学区间建设基础设施,让所有的技术风险降到最低,对用户的影响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