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丰田一直处于技术前瞻性引领的地位,其对混合动力专利技术的全面保护使得中国车企在开发混合动力车时伤透脑筋。
近期有媒体曝出,丰田的行星齿轮多件核心专利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失效高峰期,届时其他车企将比较容易进入混合动力领域。那么,丰田在混动领域设置的技术壁垒有无可能被打破?中国车企混合动力车的研发能否受益?
■混动技术壁垒难破
据知识产权出版社i智库高级咨询师尹春雷博士介绍,丰田在中国被授权的有效行星齿轮专利共11件,均为发明专利。其中申请最早的“行星齿轮组”专利也要到2023年终止。而最受关注的将于2017年到期的行星齿轮核心专利,丰田只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申请了同族专利,并未在中国提交专利申请,该专利在中国并不受保护。此前,丰田有几件涉及控制系统和驱动方法的混合动力外国基础专利已于2013年失效。
经检索,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外国专利申请有1.6万余件,中国专利申请2000余件。中国专利中有效专利为1800余件,有效专利比例在90%左右,在2020年前到期的专利仅有数十件。“尽管丰田常被提及的行星齿轮核心专利未在中国申请,其在中国的数十件专利亦将过保护期,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引领地位仍难以撼动。”尹春雷认为,丰田非常重视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持续研发和专利保护,在该领域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优势。丰田后续的有效专利数量依然庞大,中国车企要打破其专利技术壁垒依然要“费一番思量”。
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部长徐晖则坦言,中日两国在混合动力领域确实存在技术差距。丰田的混合动力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量在全球是“一枝独秀”,其部分专利过期,对中国车企将产生一定影响。
■结合自身需要合理借鉴
开发混合动力汽车,自主品牌关键是有自主核心技术,虽属老生常谈却是根本。而丰田混合动力部分专利的失效,对国内车企亦并非全无利好。
奇瑞公司知识产权科科长李永杰认为,丰田部分专利过保护期后,应该会成为国内车企参考并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推动因素。但每家车企在混合动力研发过程中均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在合理利用专利规则获取现有技术的同时,仍应以坚持自主创新为主。
一位在车企从事专利工作的人士表示,为了绕开丰田的行星齿轮技术壁垒,比亚迪、奇瑞等均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国内专利布局状况较好。中国车企如沿着丰田的技术路线走,实际会阻碍自己技术路线的发展。丰田后续仍有很多未开放的专利,使用其初期失效的专利最终很可能要受制于丰田。在市场培育期,一些车企开放专利是出于先“把蛋糕做大”的目的,这也是一种专利运营的策略。他强调:“但丰田的行星齿轮专利毕竟是很基础的技术,可谓机械传动中的最优选方案,对自主品牌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尹春雷表示,中国车企可以合法使用丰田失效专利技术,但应充分评估丰田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权利稳固性,绕开其技术壁垒,以免落入这些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侵犯其专利权。他补充说:“中国车企应充分研究丰田等企业的专利布局,努力寻找技术空白区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作为交叉许可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