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特斯拉传奇之一:从神秘黄色小跑车开始发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Tech2IPO 发布时间:2014-11-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开始这段传奇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笼罩在 Tesla 身上的光环。曾经有评论这么说道:“Tesla 汽车本不应存在于世上。上一个最为成功的汽车公司出现在 111 年前,它的名字叫 Ford。”

它还没满 10 岁,已经是个庞然大物,变身成为世界的宠儿,估值大概是 280 亿美金。摩根·斯坦利公司称其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汽车公司”;2014 年全美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特斯拉已经成为美国人最爱的汽车品牌!

特斯拉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走红于天下,让本来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顿时安静。其他品牌似乎都笼罩在了特斯拉的阴影之中。现如今,似乎每个人都觉得幕后的缔造者是充满魅力的,曾联合创办 Paypal 的现实版“钢铁侠”艾龙·马斯克(Elon Musk)。其实,真实的故事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疯狂……

Tesla 能够诞生,是由一群偏执的硅谷工程师和一个年轻的亿万富翁共同打造出来的。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充满了戏剧性的各种冲突,当然也有合作,在不断的争斗以及退让之后,才为世界带来这样一件惊世骇俗的作品。这是一个有关“冲突”的故事。

为了挖掘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Business Insider 走访了其中好几位关键成员,对他们分别做了深度采访,还查阅了很多从未公布于众的秘密文件,终于在历史的迷宫中穿针引线,聚沙成塔,记录下来属于 Tesla 的传奇。

特斯拉传奇之一:从神秘黄色小跑车开始发力

让我们把时针拨转到 2004 年,产品经理马克姆·史密斯(Malcolm Smith)接到前同事,从事硬件开发的马丁·艾伯华德(Martin Eberhard)的电话。

艾伯华德:“我不能告诉你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不过你真得过来看看我手头上的这辆车。”。听闻语气如此的紧迫,还带有一丝神秘,史密斯驱车前往加利福尼亚的 Menlo Park 市中心。在那里,艾伯华德以及他的搭档马克·堂本宁(Marc Tarpenning)向他展示了一份粗糙的商业计划书,以及一辆处于他们研制过程中的汽车关键部分的零件。面对这一切,史密斯的心中充满了疑虑、好奇、还有一点点的嘲弄。他意识到他们俩怎么可能发明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只是将几个现有的技术揉合一下就行了。

“好吧,让我们开上它去兜兜风。“艾伯华德这么说道。于是,史密斯与艾伯华德一起,弯腰开门进入这辆小小的黄色轿车。于是史密斯获得了对此车的第一印象:感觉像是手工打造的。(其实它真的是手工打造的。)在车的一边贴着贴纸,上面有”tzero”的字样,这也是这辆车的名字。意思类似于”To”,一般是被数学家拿来用在某个系统运行的时间起点上的。

他们把 tzero 开上了 Sand Hill Road,两边的大楼里都是你所能知道的名声显赫的风投公司,比如红杉资本、凯鹏华盈投资。车就在两边大楼的沉默注视下,在中间的道路安静行驶。爱德华德将车速降低到 10 英里每小时后告诉史密斯:“试着去触摸一下前面的操控板。”

史密斯照着做了。爱德华德踩下油门。于是,这辆交流电力驱动的双人座跑车 tzero,在短短的四秒时间里从静止骤升到每分钟 60 英里!强大的惯性瞬间将史密斯甩进了座位里。

在被惯性挤压到沙发里的那一刻,史密斯才搞清楚两个最基本的事实。其一:这辆车原来并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科学实验。这完全是一辆高科技打造出来的超高性能的电动车,一般车怎么能够在瞬间给你 100% 的扭力;其二:并不是所有的电力车都是用来缓慢行驶在高尔夫球场上,或者什么游行的花车。它也可以做到迅猛无比,只是汽车产业并没有将这种车公布于众。

后来,史密斯成为了艾伯华德新组建的汽车公司中首批 20 位员工中的一位。他的官方头衔是:Tesla Motors 公司的汽车制造部门副总裁。后来,随着艾伯华德的公司规模日益庞大,后续加入的员工都会被艾伯华德邀请坐到副驾驶上,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这辆机器怪兽在瞬间迸发出来的惊人扭矩,然后欣赏他们的身体被强大的惯性甩进沙发座椅的惊愕表情。

2008 年,Tesla 的旗舰运动车型 The Roadster 上市发售,引来了相当大的关注。《Car and Driver》杂志就对此评论道:“这不仅仅是一辆轿车,而代表着汽车工业在道路上彰显其力量的最有力的证明!”2013 年,The Model S 运动小轿车上市,I 赢得了当年最具特色车型称号。也就是在那一年,这款车型的销售超过了 Mercedes 奔驰 S 系列,超过了 BMW 7 系列,以及其他你所能想的到的奢侈品轿车。

看到如此风光,可是谁又知道关于 Tesla 的故事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