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日本为何热衷氢燃料电池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浪汽车 发布时间:2014-1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日本汽车技术协会举行了秋季大会,针对丰田旗下的FCV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中的机械性变动,导致膜电极组件在受到压力之后发生变形、龟裂、褶 皱等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攻方向之时,为何日本人要只身试险,直接以“三级跳”的姿势直奔“终 极环保”阶段,投身氢燃料电池车行列?

从表面上看,在新能源汽车热的大环境下,是“终极环保”的要求。

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一样,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领域里的一个分支,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环保”阶段。不过目前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尚不 成熟,稳定性差,成本比较高,也未经商业化检验,还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和验证,但是凭借着续航里程长、环保效率高、加氢速度快等优点,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 越混合动力汽车,因而成为资源贫乏的日本国最喜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避免“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竞争乌龙。

众所周知,日本车企在油电强混动力汽车方面已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比如丰田全球强混动力汽车销售已突破700万辆。比如丰田,其强混技术早就炉火 纯青,不甘现状的日本人肯定不会在该领域“寿终正寝”,必定寻求突破。而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日本人所不屑的,况且该两类新能源汽车还会跟自己的强混 动力汽车相竞争,与其“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不如直接攻克新能源汽车“终极环保”目标,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其实,首次投身氢燃料的公司并非日本丰田,而是美国的通用,当年通用前后投了大概四十亿美元到该项目上,研发团队从两百多人做到九百多人。不过 美国人最终花了四十亿美金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证明了氢燃料汽车的不可行。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氢燃料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生产难、储存难、运输难、成本高 等等。既然发展氢燃料如此之难,又有美国人的前车之鉴,为何日本人还要只身试险,大搞氢燃料呢?

核心层次,“寓军于民”战略,走出军工桎梏。

我曾经与一位新能源专家聊到过氢燃料电池。交谈中,这位曾在世界八大军火供应商供职多年的专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氢燃料电池在民用方面的价值极低,商业价值几乎为零,军事方面的应用才是氢燃料电池存在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日本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最核心的原因!

氢燃料电池是坦克、军机等武器装备中最好的动力系统之一,尤其是在潜艇的动力系统上,更是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一般的常规动力潜艇采用的都是柴 电混合动力系统,在水下以电力驱动,在水面用柴油充电,而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潜艇可以省去回到水面充电的过程,从而使得常规潜艇也能像核潜艇一样拥有超 长的连续潜航能力。

作为一个战败国,战后的日本在军事方面受到了同盟国诸多的限制,不能拥有核动力潜艇。因此,这个依然有着海军大国幻梦的岛国只能在常规动力潜艇方面加大投入,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常规潜艇不论是在技术与作战性能方面,都保持着全球一流水平。

不过由于日本的军事工业也被拆散,为此,它们不得不把众多军事工业技术隐含到民用工业中去,“寓军于民”一直是日本发展军工技术的策略,一旦军 方需要,民用技术立马可变作军用。几乎可以断言,日本人如此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很大的原因必然是出于“寓军于民”的战略考虑。在没有核潜艇的情况下,氢 燃料电池对于发展与保持日本潜艇部队乃至海上自卫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在是有着太大的价值!

由此,我们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一个根本不适合民用的,美国人曾断言没什么商业价值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精打细算的日本车企可以不顾任何 成本地大力开发,因为只有军方才会如此地不计成本、出手阔绰,就像当年的通用,在氢燃料电池项目上砸了四十多亿美元,也毫不痛惜一样,毕竟都有军方埋单 嘛。

好的,想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如此热衷氢动力,那么我们国家要不要搞氢动力的问题也很容易想得明白了。搞与不搞,理由都很充分,至于如何决策,还是高层们去伤脑筋吧。

分享到:

关键字:氢燃料电池车 日本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