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际新闻 返回

加拿大CCS项目昂贵启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10-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2日,全球首座能够捕获自身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型商业燃煤电厂——“边界大坝”(Boundary Dam)发电厂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正式启用。有人说,这对于“清洁燃煤”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也凸显了“清洁燃煤”正走在一条“黄金铺筑”的路上。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立电力集团SaskPower旗下碳捕获与封存(CCS)产业公司的“边界大坝”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批商业化规模的CCS设施之一。其主要项目是对电厂3号机组的改装:由加拿大工程和建筑巨头SNC Lavalin公司进行设计、设备采购和建设;由壳牌全球解决方案的全资子公司Cansolv提供碳捕获过程;由日立公司提供先进的蒸汽涡轮机。

“边界大坝”电厂3号燃煤机组的发电能力为139兆瓦,改造后可生产清洁电力110兆瓦。该项目每年可以捕捉约10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占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0%。捕获的二氧化碳将用于油气行业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开展地质封存示范项目,而二氧化硫则用于生产硫酸。

Cenovus能源公司将收购这近1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把这些压缩气体通过管道注入地下深处从而获得更加抢手的地下原油。未售出的气体则会转给Aquistore研究项目。

英国学术杂志《Nature》针对该项目曾指出,CCS技术的使用虽然清洁,但造价不菲。

“边界大坝”工程的改装将耗资12.4亿加元(约13亿美元),加政府提供了2.4亿美元的补贴,以减少其技术和资本风险。但SaskPower公司仍然提出,希望政府可以批准在未来3年内将电价提高15.5%。

有专家认为,这项工程最大的希望在于工程师能够从中学习如何以更低的成本使用CCS技术的经验。不幸的是,“边界大坝”或类似的项目无法为全球提供一个可行的模板。

当前,煤炭仍旧是世界最主要的发电燃料,这种易碎的黑色矿石推动了人类的工业革命,因为它价格低廉。不管是天然气还是核电,抑或是可再生能源,其生产1千瓦时的电力都要花费比煤炭多得多的成本。

而CCS技术可谓是最昂贵的能源投资项目,“边界大坝”实现清洁燃煤发电的成本达到了1100万美元/兆瓦的天价,而美国南方电力公司(Southern Company)的最高发电成本仅为960万美元/兆瓦。相比之下,在乔治亚州建造的美国30年来首座新建核电站的发电成本预计将低于500万美元/兆瓦。一般来说,燃煤电厂进行CCS技术改造的发电成本要比老式核电站高出80%。

理论上讲,燃煤电厂的碳处理方法有两种模式:一是在碳交易中购买足够的排放权;二是技术改造,从排放过程中彻底剥离出二氧化碳。这样一来我们就要面临一个问题,像“边界大坝”这样的技术改造,每吨二氧化碳实际花费了90美元,然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碳交易价格都不会出现这个数字。

在现行时间最长的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碳价格约7美元/吨。而在中国各城市试点运行的碳交易体系,其价格约5美元/吨,更不要说类似美国的碳排放税,其价格也远远低于CCS技术的成本。

假设碳交易的价格明显上涨,且涨幅足够,那么CCS将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二氧化碳排放的处罚力度不加强,“清洁燃煤”在经济上将艰难前行。

IEA主管玛利亚·范·德·胡芬表示,“边界大坝”将为CCS技术的发展推波助澜,并希望可以借此影响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不过,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以煤炭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印度环境部长在今年9月就曾明确表示,在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中印度会首选前者,燃煤发电将承载印度繁荣的未来。他在面对《纽约时报》有关如何限制碳排放的采访中,直言“我们要削减什么?”

哪怕是在美国或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仍然要依靠煤炭来满足近1/3的发电需求。这两个国家的煤炭复苏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记重击。

早在2009年,IEA就发布了一张CCS路线图,呼吁到2020年建立100个CCS项目,预计每年可捕获共计约1.5亿吨二氧化碳。到2013年7月,这些项目并未成型,于是IEA将这一目标减少为30个。根据目前的进展,到时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有20个项目得以完成。即便这样,这依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IEA的CCS负责人Juho Lipponen博士认为,“目前的现实是,激励政策主要针对可再生能源,而非CCS。政府在驱动大型CCS项目方面缺乏进取心。”不可否认,为一个大型发电厂安装CCS会导致它的电价上涨50%-100%,这将需要数亿元的补贴。“政府部门已经保证了约200亿美元用于CCS示范项目,但是为了满足IEA原本打算的路线图,大约需要超过1000亿美元。”他补充道。

无论如何,清洁燃煤发电终于在加拿大生根发芽。

(来源:《外交政策》,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分享到:

关键字:商业燃煤电厂 碳捕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